在特朗普就任之際,美國經濟依然穩健。年均增長率正從過去4年亮眼的3.6%,放緩至更可持續的2%水平。 勞動力市場已擺脫疲態,製造業連續兩年的萎縮態勢似乎也即將結束,為今年的溫和增長奠定了基礎。放鬆監管和減稅則有望抵消新關稅帶來的拖累。
儘管抗通脹還面臨「最後一英里」的挑戰,但仍處於有利軌道,去年12月美國核心CPI環比上漲0.23%,低於預期的0.3%。重要的是,由於住房供應增加,租金增長放緩,應該有助於美國聯儲局看重的核心PCE 通脹向2%的目標水平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關稅上調僅是一次性的(而非持續升級),就不一定會持續推升通脹,而只是一次性價格上漲。
聯儲局在1月暫停減息可能反映出其對就業市場狀况感到滿意,同時為關稅不確定性預做準備。鑑於工資增速穩定在4%左右,聯儲局政策似乎恰到好處,在評估新政府政策影響後還有進一步寬鬆空間。倘若關稅只是一次性上調,我們預計今年6月和9月將有兩次減息,共計半厘,使聯邦基金利率上限降至4厘。
值得注意的是,自聯儲局去年9月開啓寬鬆周期以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攀升95個基點,主要是由於實質利率上升了62個基點,這意味着增長預期上調,而不是通脹憂慮。一旦聯儲局恢復降息,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將在年底前跌向4厘。
對投資者而言,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揮向主要貿易夥伴的做法並不足為奇。正如我們此前曾指出,激進的關稅舉措料將成為特朗普的優先政策工具。不過,潛在關稅的範圍、影響和持續時間仍然高度不確定。外滙方面的憂慮(尤其是對美元而言)也不太可能很快消散。
事實上,投資者應為未來更多的關稅衝擊做好準備,因美國決策者日益將關稅作為美國再工業化和增加稅收的工具。在我們的基準情景(概率為50%)下,預計美國對中國的有效關稅稅率將從目前的10%,提高至30%,並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分階段實施。原產地規則收緊也可能令商品繞道出口進一步受限,從而影響到越南和墨西哥。
與此同時,我們的下行情景(對中國加徵更激進的關稅以及全面加徵關稅)和上行情景(關稅較為溫和,且僅限於具戰略重要性的商品)發生的概率相同,均為25%。
而中國在應對關稅方面也「有牌可打」,可能會採取克制且有針對性的反制措施,重點聚焦美國供應鏈回流中的關鍵金屬和零部件,特別是國防和高端製造業領域。
中國決策者可能在3月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推出更多措施,比如提高赤字率以及規模達2兆至4兆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但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於特朗普關稅的推出時間點和規模。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將利率維持在歷史低位附近,這仍有利於高股息國企。
儘管特朗普釋出達成協議的意願,但未來的談判之路可能依然顛簸。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內地對於2020年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履行程度不足60%,尤其是在能源方面。
在特朗普2.0時代,市場波動加劇及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成為新常態。為應對這些挑戰,投資組合應充分多元化並採取對沖措施。我們看好黃金、做多美元兌人民幣,以及包括原油在內的結構性策略。
儘管市況震盪,但股市仍受到經濟增長穩健、債券收益率逐漸下降以及人工智能(AI)等利好因素的支撑。
中國初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發布的AI模型震撼市場,但AI應用擴大以及創紀錄的資本支出,仍將利好頭部AI半導體製造商和賦能企業。此外,電力需求加速有望驅動電力和資源價值鏈增長。固定收益方面,收益率高企為高評級和投資級債券帶來了具吸引力的入市機會,尤其是亞洲投資級債的回報率有望達到5%至7%,主要由票息收益和溫和的資本利得驅動。
外滙方面,建議利用主要貨幣對的波動率提高收益,例如在6個月內賣出瑞郎兌日圓的上行空間,以及澳元和英鎊兌美元的下行空間,而不是對美元持有大量方向性頭寸。
特朗普强勢開啓第二個總統任期,並享有更大的裁量權。隨着全球經濟秩序重塑,投資者應保持靈活和前瞻性思維,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新時代實現財富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