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年1月9日

謝棟銘 市場分析

新的經濟框架來填補缺口

在中國自去年9月底推出政策支持措施提振下,2024年內地股市結束了為期兩年的下跌走勢。然而,新年前後積極情緒有所消退,儘管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口頭承諾會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但投資者因缺乏後續詳細舉措而漸失耐心。

預計中國在2024年可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但過去一年中出現的一些明顯分化現象,突顯了經濟面臨的潛在挑戰。

首先,經濟復甦與公眾情緒之間存在差異。儘管去年各項經濟指標呈現出V型復甦態勢,但公眾情緒依然較為謹慎。第四季度的高頻資料顯示,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𧘇(GDP)增速可能反彈至5%以上。然而,去年最後一周在一線城市的實地走訪發現,人們對收入預期不佳和就業保障問題的擔憂持續存在,這使得儘管整體經濟在復甦,但公眾信心仍受到抑制。

其次,房地產市場企穩與一線城市零售銷售疲軟之間存在差異。儘管房地產投資依然疲弱,但一線城市已出現企穩跡象。11月,房地產銷售同比回升了3.2%,同時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連續第二個月環比上漲,這標誌着逐步復甦。相比之下,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零售額在11月大幅下滑,分別同比下降14.1%和13.5%。這種背離突顯了收入差距擴大及其對消費模式的影響。

第三,通縮壓力與再通脹之間存在差異。儘管市場迫切需要應對通縮,但中國再通脹的行動未達預期。9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曾暗示,繼9月降準50個基點之後,年底前有可能再降準25至50個基點。然而,即使10月和11月通脹資料持續低迷,這一舉措也並未落實。

儘管存在這些預期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但中國再通脹的意圖似乎並未改變。我們預計 2025年將會出台更多舉措。

12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5年經濟框架奠定了基礎,在政策基調方面出現了五個顯著轉變。

首先,貨幣政策立場將轉向適度寬鬆,脫離了2011年以來實行的穩健貨幣政策制度。我們預計人行在2025年將把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40個基點,並額外降準100個基點。

其次,財政政策將變得更加積極有為,意味着在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立場上進一步強化。上一次採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舉措是在疫情爆發初期,當時內地提高了財政赤字目標。同樣,我們預計今年財政赤字目標將提高至4%,這將創造大約1.3萬億至1.5 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增財政支出。此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長期專項債券的發行規模可能會擴大,突顯出政府通過財政管道推動經濟增長的決心。

第三,政策措辭首次使用「超常規」一詞來描述逆周期調節,表明已準備好採取大膽且創新的舉措。這為可能的大規模干預措施打開了大門,比如針對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設立平準基金等。

第四,政策明確提及要維持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的穩定,其中將股票市場納入是首次出現。這突顯出政策制定者意圖強化財富效應、提振投資者信心,並穩定金融市場,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支柱之一。

第五,在2025年的九項重點經濟任務中,促進消費被列為首要任務。重點將放在提高收入、減輕中低收入群體的經濟負擔,以及增加基本養老金和醫療衛生財政補貼上。這突顯出中國認識到可持續的消費增長依賴於增進福利、提高收入以及重振收入預期,而非僅僅依靠補貼。

新年初始市場就有媒體報道了基層公務員加薪的新聞。筆者認為在透明的情況下公務員加薪是有必要的。雖然公務員加薪一直是敏感話題,甚至有人將1月初股市下跌歸咎於公務員加薪的新聞。不過筆者認為,公務員降薪往往是惡性循環的開始,加薪雖然不一定是良性迴圈的開始,但是至少帶來了扭轉惡性循環的希望。

總體而言,2025年新的經濟框架已經確立,為政策重點提供了戰略方向。我們仍然認為,內地將在今年抱着「不惜一切代價」的心態來支持經濟增長。目前市場正在等待詳細的量化目標,以便對這一框架進行補充並使其可落地實施。對於亞洲的投資者而言,或許需要更有耐心地等待3月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謝棟銘

華僑銀行

大中華地區研究主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