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療服務需求及成本持續上升,醫務衛生局預計在2004至2033年間,全港總醫療開支將增加3.6倍,漲幅遠超經濟增長;與此同時,慢性疾病亦隨着人口老化愈見普遍,預計在2039年前病人數量達到300萬。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保險計劃和複雜的保險條款,市民需要一個可靠、物有所值的醫療保障來應對長期的健康挑戰和減輕財務壓力。由醫務衞生局推動的自願醫保計劃,其保障條款受政府規範並具高透明度,同時提供稅務扣減優惠,為市民提供高性價比的醫療保障選擇。
大多在職人士受僱主提供的團體醫療保險保障,但這類保險的覆蓋範圍通常有限,未必足以應付在私家醫院接受檢查及治療的全部費用。他們可以考慮購買提供全額保障及自付費選項的自願醫保計劃,以彌補團體醫療保險的不足,從而在繳付相對較低保費的情況下,獲得更全面的保障。投保人宜先仔細比較各計劃之間在自付費、保額和覆蓋範圍方面的差異,重新審視團體醫療保險的保障範圍,並根據個人預算及健康需求選擇最合適的計劃。
而本來已受個人醫療保險保障的投保人同樣可考慮轉買自願醫保計劃。大部分自願醫保計劃不設終身保障限額,部分保險公司更提供每年保額高達數千萬元的計劃,讓投保人能以較個人醫療保險低廉的價錢,獲得同樣甚至更高端的醫療保障。投保人亦應留意不同計劃的等候期、治療周期,以及如癌症、中風等嚴重疾病的額外保障細項,務求得到性價比高、同時貼合個人需要的醫療保障。自願醫保計劃經政府標準化的保障條款,亦令投保過程和後續管理更簡單明瞭,讓投保人可以專注管理個人健康,不必為繁複的保障條款費神。
市場上亦有國際私人醫療保險計劃可選購,但其保費一般較貴,適合收入較高的投保人。該類型的保險一般已涵蓋如心臟移植等收費高昂的高端醫療項目,消費者投保前應按其醫療需要揀選合適的保險計劃,避免超額承保。
投保人評估不同自願醫保計劃時,應避免一味追求最低的價錢或最大的覆蓋範圍,而要優先考慮現有保障、個人需要和負擔能力。他們可以利用保險公司提供的網上工具比較計劃細節和報價,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計劃,以合理的預算獲得更全面的健康保障,為未來的醫療需求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