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選前民調顯示雙方勢均力敵,特朗普卻以壓倒性姿態贏得美國總統選擇,包括成功拿下全部七個搖擺州。截至本文撰寫時,共和黨極有可能實現全面執政,此結果將對美國以至全球產生重大影響。事實上,特朗普政府的關稅、移民、稅收和監管的倡議勢將影響全球,而隨着美元走強、美國國債孳息率走高、美國股市上漲,「特朗普交易」(Trump Trade)主題正受到市場追捧。
關稅將對美國的經濟增長和通脹產生負面影響,原因是關稅令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上漲至國際定價以上,導致相對價格扭曲,引致真實滙率貶值。若國際定價維持不變,增加關稅需貶值名目滙率才能恢復平衡。總言之,美國增加關稅會遏抑美元強勢。
原則上,減稅可促進投資活動從而提振經濟。然而,美國的減稅政策或會增加財政赤字,導致利率上升,結果反而令投資減少。另一方面,放寬管制有望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而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增加,則有助降低能源價格。儘管特朗普的政策存在風險,但目前看來,市場無反應過敏。
儘管特朗普政策帶來不確定性,但美國經濟仍然一支獨秀。最新經濟數據優於預期,顯示美國經濟增長動力或已觸底回升。因此,美國經濟增長正面,將會加劇疫情以來美國與其他地區GDP增長率的差異,這方面與我們認為「美國優越論」是結構性趨勢的觀點吻合。美國消費者仍然是支持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柱,而目前增長已超出其潛力,預計這種情況在2025年將會持續。
在此背景下,市場正在轉向聯儲局溫和減息的預期,導致美國利率高於其他地區,而美元則維持在歷史高位。現時市場聚焦聯儲局減息步伐變化;我們預計聯儲局不會在明年1月減息,甚至有機會在12月亦暫停減息。此外,美國以外市場的減息周期也值得關注,尤其是歐羅(和其他歐洲經濟體)市場,目前的市場定價更趨向鴿派。
聯儲局在經濟依然強韌的情況下放寬政策,加上中國當局轉為支持本地資產以制止內地經濟下行,無疑將利好風險資產,而我們預計共和黨全面執政只會繼續加強風險資產的強勢。美國大選結果對亞洲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或會較其他地區更大。因此,認為亞洲外滙和利率可能對特朗普執政特別敏感,美元兌亞洲貨幣的滙價將在特朗普上任後有更大的上漲潛力。
中國方面,在11月8日結束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當局宣布額外推出淨額6萬億元人民幣(總額10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措施,以在未來3年為隱藏的地方債務再融資或將其轉移到公共資產負債表上。展望未來,認為內地的刺激措施最終的規模,將會考慮到應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內地的刺激措施對美元影響有限,但對商品貨幣則有多重影響。在特朗普明年就職後,相信當局會保留空間以應對可能爆發的貿易戰。
受到債務高企及潛在貿易衝擊的限制,當局在重啟內地經濟時將保持謹慎。假如當局銳意振興經濟,我們認為未來幾個月推出的刺激措施將集中在四個範疇,包括地方政府債務重組、支撐房地產行業、向銀行業注資,以及提振消費。將密切關注明年3月份的全國人大會議,屆時或許更能掌握內地對特朗普政策的取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