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8年來,持續保持在美國股市領先位置的股票少之又少。歷史數據顯示,在這18年間,只有5年間有股票能連續兩年進入十大表現最佳股票。事實證明,追逐過去的贏家常常充滿風險。
進一步來看,進入前100名的企業能連續兩年保持在領先地位的更是少數。每年平均僅有15家公司能達到這樣的成就。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曾經躋身前10名或前100名的股票,未來幾年能再次回到這些頂尖位置的機率亦相當低。
反覆的數據顯示,儘管股票在短期內表現優異,但這並不意味着它未來能夠持續保持良好表現。這些企業常在接下來的年度份表現下滑。數據亦指出,在這18年間,有14年表現最佳的10隻股票,在翌年平均下滑到表現排名的後半部。這些股票不僅難以再度成為金融市場贏家,甚至更可能陷入表現落後的行列,且排名跌幅往往相當明顯。
這種現象並不僅限於美國市場。日本和英國的市場亦出現類似的趨勢。在這18年間,這兩個國家的股票市場中,表現最佳的前10名股票,有11次在翌年滑落至表現較差的行列。在德國,這樣的情況更是頻繁,過去18年中有14次出現類似的情況。
我們常常被贏家的故事所吸引,因為這些故事激發了我們心中的追求和希望,這種心理驅使我們往往會過度追捧短期表現卓越的股票。這種「炒作效應」讓我們忽視了背後的投資風險,和價值投資的重要性。價值投資要求投資者逆勢而行,選擇那些表現不佳或不被看好的股票,而這在心理上是很難克服的。
投資者應該謹慎面對金融市場上的耀眼光環。強勁的股價上漲常常會使股票的估值偏離其實際基本面。隨着金融市場對這些股票的期望愈來愈高,股價也開始反映出極端樂觀的預期。科技「七巨頭」(Magnificent-7)曾經以未來12個月盈利倍數的標準,其總市值達到金融市場上其他公司的兩倍。儘管少數企業可能實現這些預期,但多數企業往往難以維持這樣的增長。一旦公司收益稍有波動或外部環境稍作變化,這些「熱門股票」便會出現劇烈調整,正如2024年8月的股市震盪所反映的情況。
從長期角度來看,真正能夠帶來持續回報的,並不是那些短期內表現突出的股票,而是那些能夠在長時間內維持穩定增長的企業。這裏的增長指的是財務業績的持續增長,而非狹義上的可持續性,如環境、社會和管治(ESG)因素。企業的長期成功來自於穩步累積的良好表現,而非靠一時的出色表現帶來的短暫光環。
舉例來說,如果你將100美元投資於一隻每年穩定上漲10%的股票,3年後它的價值將達到133美元。然而,若這隻股票在第一年上漲20%,第二年下跌10%,第三年再上漲20%,雖然平均年回報率依舊是10%,但最終價值卻只有130美元。
總結來說,雖然動能投資策略近年來大行其道,但過度追逐金融市場贏家,最終可能只會帶來較高的投資成本和平庸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