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是中國領先科技企業總部的所在地。廣東省創新能力已經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擁有超過75000家人工智慧、5G、自動駕駛和物聯網等高新技術企業和新創公司。
深圳是內地第一個經濟特區,得益於其鄰近國際貿易中心香港的地理優勢。各種激勵措施和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境內外資本、技術、人才和創新的持續流入。
深圳也是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這使大灣區與其他創新地域相比,擁有更強大的民營經濟。據3月公布的工作計劃,深圳將進一步開放,目標成為建立開放的創新產業和全球企業的國際服務體系。
在這歷史背景下,大灣區擁有強大的研發人才庫。過去十年,廣東的研發人員數量翻了一番,達到近100萬人,並位居全國第一。2023年,深圳市研發支出達到地區生產總值的5.81%,與2010年的3.48%相比有顯著增長。與此同時, 94.9%的研發投資來自科技企業。此外,深圳在深圳虛擬大學園區和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進行了大量投資,以吸引和留住研發人才。香港頂尖大學在深圳的分校進一步加強了其研發能力。
先進和高新技術製造業仍然是投資的重點領域。廣東省所有高新技術製造業類別的投資均達到20%以上的成長。其中,電腦和辦公設備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在2023年同比增長36.4%,高於全國12.1%的平均成長速度。深圳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今年至今也明顯成長。1月至7月高新技術製造業累計同比增長61.8%,在電腦和通訊產業的投資提供了有力支持。
根據2024至25財政預算案,預計將有30家戰略企業在香港進行總投資400億元。這從上半年的資訊技術業貸款同比增長7%可以看出,香港也在加大投資來創造更有吸引力的創新與科技生態系統。深圳和香港最近成立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促進大灣區內部的更多合作。
上述驚人的投資將轉化為更強大的生產能力。大灣區可望貢獻中國30%至40%的製造業增值。廣東正從傳統產業轉型為高新技術製造產業中心。廣東省工業總產值中紡織服裝業的比重,由2013年的4.1%,降至2023年的1.6%。同時,電氣機械設備、電腦和通訊設備等高新技術產業在該省工業產值中所佔比例顯著增加。就產量而言,高新技術產品產量迅速增長,例如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4.8%,集成電路同比增長30.5%,光電子元件同比增長18.9%。「新三樣」產品的強勁需求也推動了地區產量增加。
人工智能將成為下一發展重點。在其技術導向特徵和高科技製造業優勢的推動下,深圳有望成為內地發展人工智能核心,亦是首個建立法規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品質發展的地方政府。深圳也名列全球人工智能營運地點前10名。截至2023年,深圳人工智能產業年產值成長32%,至2480億元人民幣,並擁有1920家人工智能企業。深圳本身擁有全國總數4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業。深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增加價值,已經超過1兆元人民幣。智慧網聯汽車和軟體與資訊服務是表現最好的新興產業。前海深港人工智能資料中心即將啟用,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的高水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