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6月3日

鄭汪清 宏觀分析

莫迪面對的壓力

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超過10億的新興市場國家,都以嚴重污染、交通擁塞的城市星羅棋布為特徵。對於政治觀察家而言,中印兩國的國情卻截然不同: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專制國家,另一個則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

但是,如果說中國和印度有什麼共同點的話,那就是兩國都踏上了雄心勃勃的變革之路。中國正在推行可以說是自鄧小平時代以來最全面的改革計劃,印度在致力於改革的莫迪(Narendra Modi)最近當選為總理之後,可能很快會仿效中國。

我們都有一種自然傾向,即用熟悉的事物作為衡量不熟悉事物的參照。因此,對於那些對中國不是一個民主國家耿耿於懷的西方觀察家而言,其合乎邏輯的結論就是中國的體制注定是要失敗的。這是個非黑即白的結論:民主制度能取得成效,專制則不能。

但一國的體制是否就必定較他國優越?縱觀亞洲,韓國、台灣及新加坡的經濟轉型,最初都是在專制體制下開始的,最終轉變成為富裕、成熟的民主經濟體。

不僅如此,人類歷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轉型,即過去10年裏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則是由一個專制政府所駕馭。而西方國家面對的則是一個債台高築、低增長以及政治上一團糟的未來。最後一點在之前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再次得到充分體現。

因此,在發展的早期階段,民主必然是新興市場的聖杯嗎?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有能力實現經濟迅速增長、控制通脹、穩定匯率,以及在這一進程中減少貧困,可能較追求民主理想更加重要。

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應當綜合考慮其經濟、社會和歷史環境。對於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來說,民主制度是它們無法負擔的奢侈品,不應被視為不論文化、歷史和經濟發展水平,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抽象理想。

中國將繼續現代化之路已是不爭的事實。更重要的問題在於,隨著中國接近西方世界的發展水平,是否會變得更像西方,更不像西方,還是介於兩者之間?

如果中國與西方漸行漸近,那麼新的世界秩序可能與現狀沒有太大區別;而如果中國與西方漸行漸遠,那麼世界可能會變得,與當前這個在很大程度上以自由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的西方原則為主的世界,大為不同。

這也許就是為何已發展國家對中國感到緊張不安的原因。它們並不真正明白中國崛起意味著什麼。一個失敗的中國更容易從西方哲學的角度得到解釋。

有鑑於此,很容易理解為何在過去10年中,隨著中國經濟及全球地位的提升,一群持懷疑態度的預言家通過他們的「民主」望遠鏡窺視著東方,異口同聲地時常叫喊中國專制體制的滅亡,及其不可避免的巴爾幹化(類似於前蘇聯走過的道路),儘管中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現代化的成功。

同時,快速瀏覽過去一周有關印度此次歷史性大選的媒體報道,就會得出莫迪已經成功將印度轉型,並領導這個國家沿著現代化之路前行的印象。已發展世界非常想看到一個民主的印度取得成功。一個成功、現代化的印度將是對中國模式的理想反駁。這可以解釋目前對印度的激動和興奮之情。莫迪現在肩負著不負眾望的重任。

鄭汪清

瑞銀

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太區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