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美股指數節節上升,投資者氣氛和股市估值日益高處不勝寒,但穩健的基本因素暫時仍有正面的抵消作用。
現實情況是,股市表面風平浪靜,但實則暗流洶湧。截至3月初,標普500指數和納斯特指數,較年初以來的高位回落不超過3%,不過這只是指數所反映的情況。從另一角度看,與年初以來的高位比較,納斯特成份股平均最大跌幅高達22%;標普500成份股平均最大跌幅亦不相上下,都屬於熊市水平的跌幅。
自2022年10月的股市低位以來,截至今年3月初,標普500指數上升44%,但同期其成份股平均最大跌幅為26%;納斯特指數則上升56%,同期其成份股平均最大跌幅為54%。
市場廣度略有改善
截至今年3月份,標普500指數創下歷史新高,但高於200天移動平均線的股票比例,卻未見改變。去年10月大市由低位上揚的初期,高於移動平均線的個股比例急升,但過去幾個月,這個勢頭明顯轉弱。
另一個衡量市場廣度的指標(亦是良性牛市的標誌)是相對於52周低位,觸及52周高位的個股比例增加。根據SentimenTrader的數據,在股票種類廣泛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中,創下新高的證券數目,多於跌至新低的證券,與2022年甚至去年大部分時間的情況截然迥異。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紐約證交所不乏股票跌至52周低位(而2023年亦未見太大起色),以致過去幾個月累計新高/新低線的分別不大。雖然情況開始好轉,但仍需要更佳的成績。
儘管廣度略見改善,但在過去12個月,標普500成份股跑贏標普500指數的比例仍處於歷史低位。若只作短期分析,情況則較佳;事實上,回顧過去一個月,40%標普500成份股的表現領先該指數。
七巨企以外公司錄虧損
去年第四季,七大巨企的銷售額按年上升15%,利潤率按年增加600多個基點,按年盈利增長約達60%。由此來看,標普500指數其餘493隻成份股,上個季度實際上錄得虧損,盈利按年下降約2%。
七大巨企的估值無疑高昂,但環顧所有美國公司,七大巨企的資產負債表最為亮麗,有可觀的自由現金流。根據高盛分析,七大巨企約60%的現金流再投資於資本支出與研發,相當於其餘493家公司再投資額的3倍以上。
定期再平衡是明智策略
這些股票被投資者過分追捧,導致估值極高,但為了減輕投資組合過分集中的風險,無論是「全面出擊」還是「全面清倉」,均不及定期再平衡來得明智。與此同時,今年愈來愈多股票的表現悄悄出現改善。我們繼續強調以因素為導向的策略,着重質素層面因素,如自由現金流強勁、利息覆蓋率充足、盈利走勢向好等。
整體而言,投資者氣氛和估值似乎高處不勝寒,但亦有種種跡象顯示,市場廣度正在改善。標普500和納斯特等指數升至或接近歷史新高,但背後不乏暗流,投資者應留心自己投資組合的集中度風險。定期再平衡有助減輕集中度風險,通過「低買高賣」來緊貼市場步伐。若然有意在這些暗流中尋找機會,則不妨考慮增持高質素股份,採用以因素為導向的投資策略。
嘉信理財高級投資研究専員Kevin Gordon,對此文也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