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香港,有樓就係人生勝利組!
上年初有一位55歲職場前輩廖先生,因公司經營不善倒閉,成為待業人士。由於有一個市值800萬元的自置物業,和家庭主婦的太太商議後,決定開展退休第二人生。為保障有穩定及舒適的退休生活,廖先生採取以下行動:出租自住物業,獲取2萬多元的租金收入;申請安老按揭計劃,獲取20年每月約1.6萬元固定收益,提升租金收入;用4000元移居中山坦州,租住1800呎大宅,提升3倍居住空間,同時減輕生活成本;於香港銀行開立定期儲蓄戶口,存款100萬元,年息收入約5萬元;待60歲再提取強積金累算權益,作後備資金。
退休後儲蓄不跌反升
經歷一年時間,廖先生結算每月被動收入(包括租金及利息)約4萬元,扣除中山租金及生活開支1萬元,每月還省下3萬元,一年累計36萬元;相比於退休前在香港月光族的生活,儲蓄幾十萬元可以說是天方夜譚。現在除了享受退休生活外,廖先生打算學習中山人經營民宿生意,善用退休時間升格為「收租佬」。據悉市值約200萬元人民幣2000呎4房物業,透過社交平台出租,日租800至1000元人民幣,日日爆滿,扣除雜費保養年回報超過10%,預計7至8年回本,相當吸引。
其實,北上消費、度假、退休已不是新鮮事。眼見每逢周末或長假期都有數十萬港人北上,足見內地價廉物美。香港朋友口中說不,身體卻很誠實。
醫療及稅項亦需考慮
當然要保障晚年生活安穩,除了資金外,必須要考慮醫療開支等問題,高端醫療保險及危疾保障計劃等更不可或缺。此外,如果選擇長期居住大灣區退休,更要考慮稅務居民身份轉變而衍生的稅項問題。
逆按需兩代人相互關顧
廖先生逆按退休計劃能夠成功,孩子的不反對也是功不可沒。廖先生只申請20年逆按,剩下約380萬元物業剩餘價值,也是盡最後的責任,留一點心意給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