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3月30日

林嘉文 市場分析

減息不減息重要嗎?

近日投資市場轉趨穩定,對投資者來說應是好消息。各地央行於3月份的連番行動,成功令歐美銀行危機得到紓緩,風險資產亦見到明顯改善。氣氛轉趨樂觀,部分原因或許來自市場相信央行將不惜代價應對危機,當中包括暫停對抗通脹,甚或是掉頭減息為市場提供流動性。雖然市場對減息的預期不斷升溫,但美國聯儲局一如既往指,今年內看不到需要減息。究竟美國利率後向如何發展,或許是不少投資者關心的問題;但又有否想過其實減不減息或許真的不太重要。

債息不完全反映利率

聯儲局早前一如預期加息25個基點至5厘,但實際上債息在去年已見頂回落,反映債息亦即是債券價格的走勢,不一定跟隨聯邦基金利率的方向。局方在聲明中將聯邦基金2023年的目標利率中值,保持在5.125厘不變,雖然刪除了「持續加息」,但取而代之的是「可能需要一些額外的政策緊縮」。市場將此解讀為相對溫和鴿派。貨幣市場開始對減息進行定價,美國政府債券收益率曲線變陡,因為較短期收益率的跌幅超過較長期收益率。

儘管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跌幅相對較小,但我們認為風險繼續傾向於下行。首先,由於近期金融板塊的動盪,債券波動性可能會繼續升高。此外,隨着美國地區性銀行注重資本保全,貸款條件可能會收緊,從而進一步收緊整體金融狀況,並令增長放緩。第三是我們的宏觀指標仍指向歐美地區未來出現衰退。最後是技術圖表顯示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處於3月份以來的下行通道內,支持位在3.4厘左右。債息下行的取態反映,債券價格有上升空間,故此我們會利用債券收益率反彈增持我們首選的收益資產,特別是亞洲美元債券。

企業盈利更重要

AT1市場的負面消息,或許令投資者對債券有戒心,那股票的前景又怎樣呢?我們一直認為,歐美股市在衰退風險下表現不會太好,反而亞洲及中國股票卻值得期待,股票投資者最留意的或許不是利率及債息的高低,反而是企業的盈利表現及前景。

中國的盈利報告通常比美國和歐洲較遲發布。目前約有60%的恒生指數成份股已公布2022年的業績。市場共識估計,MSCI中國指數收益在2022年下降0.5%,較年初的預期增長1.0%為差。然而,2023年的展望卻有所上升,預計收益增長16.6%,而年初時只有14.6%。在中國經濟重新開放和取消出行限制的支持下,11個行業中有9個行業普遍出現改善。消費層面亦見到有復甦跡象,消費服務需求增加,數碼廣告改善,但與房地產市場相關的家電和消費電子產品銷售仍然低迷。媒體和娛樂領域的監管壓力正在緩解,支持該領域的增長,而年初至今貸款增長亦見加速。我們預計,中國企業將在2023年繼續展現盈利復甦,支持中國股市在未來6至12個月內的表現。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