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月10日

姚遠 基金

中國重新開放 復甦背後存隱憂

春節假期將至,但普遍中國民眾可能要以憂慮的心情過節。「清零」政策突然結束,讓市場對2023年經濟好轉增強信心,但由於中國衞生系統未有為政策轉彎做好準備,社會需要付出巨大代價。隨着重症病例激增,醫療資源緊張,死亡人數上升,難免讓公眾感到恐懼,中國正經歷自疫症開始以來最艱難的日子。

以下是我們對經濟重新開放過程的一些觀察和思考。

從公共衞生的角度來看,目前情況並不明朗。當局不再公布每日病例和死亡數據,令人們無法知悉中國正處於感染周期中的位置。另外,由於不再進行大規模檢測,加上自我報告系統尚未建立,政府也許亦難以準確掌握情況。

市場聚焦重新開放前景

隨着病毒以驚人速度傳播,中國的策略已從預防感染轉向遏制嚴重病例和死亡。然而,這令公共衞生基礎設施承受巨大壓力。如果說城市的情況嚴峻,農村地區更要面對真正挑戰,畢竟農村衞生系統設備更不完善,人們的醫療準備也較差。農曆新年前,數百萬農民工大規模出行可能會將病毒從城市傳播到農村地區,因此北京已開始調動資源到受保護程度最低的地區,以防止悲劇蔓延。

經濟處於黎明前的最黑暗時期。中國去年11月和12月的活動數據非常疲弱,兩周後公布的第四季GDP應該會反映到2022年尾的經濟如何不振。然而,金融市場似乎並沒有被當前的經濟和社會形勢阻嚇。相反,重新開放的前景、相信經濟已觸底和感染高峰過去等種種原因提振了信心。自政策轉向以來,MSCI中國指數和恒生指數上漲了35%,人民幣兌美元現在再次低於7。

今年經濟增長料高於5%

展望未來,北京任何的防疫政策轉變,顯然會考慮到中國的經濟前景。我們原本估計中國會以6至9個月逐步重新開放,現實變成以兩個月的步伐退出。這導致近期短期混亂,也意味此後可能出現更強勁的增長反彈。綜上所述,我們對2023年的增長預測已溫和轉向上行,並高於市場普遍預期的5%。

復甦由消費和服務推動

中國復甦會否加劇全球通脹問題?中國需求復甦會造成一定的價格壓力,但從國內通脹的角度來看,起點是重要考慮。3年來低於趨勢的增長,導致經濟出現巨大的產出缺口,引發高失業和持續通脹減慢。國內需求需要強勁而持久的復甦,才能吸收這些過剩產能,通脹上升更是後話。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看,中國人民銀行在刺激經濟方面,比其他發達市場更為保守。全球供應鏈瓶頸已基本消失,大宗商品價格不再飆升。除非發生另一場重大地緣政治衝突,否則能源和食品價格在2023年應會較穩定。我們認為中國復甦應由消費和服務推動,而不是建築和工業活動,所以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應該有限。

更重要的問題,是疫情會對中國中長期經濟有什麼影響?3年來反覆的經濟干擾,顯然會對中國增長產生潛在影響。例如外國企業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以及中小型企業大規模倒閉等事件,都是一些較長期的損害,意味部分青年和農民工的失業率可能難以扭轉。分析這些發展的影響需要時間。我們同時要持續關注國際間科技貿易限制的發展,這亦會額外威脅中國中期的潛在增長。

姚遠

安盛投資管理

新興市場高級經濟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