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9月28日

市場分析

中國政策優次再平衡

由今年7月起,針對不同行業的監管政策浪接浪,反映北京的政策優次正在轉變及再平衡——減少聚焦高速增長,轉而着重增長的質素,以解決一系列包括社會福利、平等、國家安全、自給自足等問題。

過去十年,中國政策以增長為主導,例如目標人均收入倍增、脫貧,然而這種增長主導的政策引致更多不平等情況,滋生更多社會問題——新興行業缺乏監管正是主因。政策制定者現時強調,中國下一個發展階段要達致「共同富裕」。

收緊監管對中國而言並非新事物。過去二十年出現過數個監管周期,政策在強硬執行與放鬆之間搖擺,例如供給側改革等。大部分監管政策浪潮持續1至2年。總體而言,監管周期重塑監管及經營環境,亦改變市場預期。

政策細節即將在會議公布

在再平衡政策大方向下,監管情況預計會在2021年餘下時間持續,行業監管會與一些更宏觀的重點政策看齊。

未來,預料焦點將會落在中國政府監管政策細節及落實——例如,針對擁有大量用戶數據的互聯網平台數據安全評估結果,將在未來數個月公布;經過修正的反壟斷法亦會出台,這些政策隨着下一季舉行的高層次政策會議而更清晰,例如11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

中央料側重財政政策

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突出了潛在的政策微調將側重於更有效的財政政策。近期的宏觀經濟數據方向不一:出口增長強於預期,8月消費者指數按年更再升9.5%,顯示中國的供應鏈仍然強韌,本地生產在過去一個月仍能維持一定水平;不過,財新製造業指數整體仍然偏軟,反映經濟增長動力在今年第3季顯著減慢。

市場預期,宏觀政策調整將會讓經濟重拾動力。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預期在今年第四季加速發行,以支持有助經濟回彈的基建工程;截至8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額度只用去約一半。

加上,中國人民銀行有機會進一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釋放流動性應對今年第四季到期的約2.5萬億元人民幣中期借貸便利(MLF)。

MSCI中國指數受影響較大

MSCI中國指數在8月回穩,但其走勢仍然遜於A股市場。相比後者,現時的監管行動對MSCI中國指數有較大影響,因為受影響的行業佔指數比重約40%,相較滬深300指數只佔少於5%。因此,A股在眾多中概股類別而言較具優勢。

短期而言,市場需時消化政府行動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估值將會受壓。企業盈利預測亦受制市場改變前景預期,業績後更會再作調整。市場對於需要承受政策壓力的行業維持審慎取態。

《十四五規劃》中點出一些明確有利的投資主題,例如再生能源、新能源車和其供應鏈、內需及新基建。符合中國新政策重點的行業預料將繼續受支持。

現時中國政策重點在於國家安全及自給自足,能支持社會邁向數碼及智慧經濟,亦能加速發展「新基建」以推動科技升級,及更多採用新興科技,例如人工智能、5G、物聯網及網絡安全軟件。主要的受惠者包括具先進製造產能及強勁科研能力的國內公司。工業自動化將繼續受惠於強勁訂單動力,例如鋰、機械和太陽能配件。電訊及半導體亦將受惠5G及晶片強勁需求。

基建開支料將增加

市場預期,基建開支將於今年底至明年初增加,將有利於內需推動的基建資本開支及部分物料分類,例如建築配備和基建承建商、水泥及鋼材。

在內需板塊中,個別重視大眾消費及消費升級的細分行業,可望受惠於政府擬擴大中產階級的有利優先政策。

 

作者為新加坡銀行中國股票策略師霍慧敏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