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最新發布的人口普查數據和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再次使人們將目光投向中國的人口狀況。
有人擔心中國的人口規模已降至14億以下,惟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人口於過去10年新增7200萬。雖然該數字是1950年代以來最小的增幅,但人口仍保持增長。
更令人關注的是,中國人口結構持續失衡,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的比例從2010年的8.9%躍升至13.5%,年輕人口(14歲及以下)亦從十年前的16.6%增至18%。另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15至60歲)下降近7個百分點至63.4%,意味着人口撫養比率(非勞動年齡人口對勞動年齡人口之比例)已趨惡化,一個人口不斷增長而生產力低的社會,正依賴着不斷萎縮的勞動階級。
面臨人口加速下降風險
最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出生率急劇下降。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新生嬰兒數目降至歷史新低,只有1200萬,比2019年減少約18%。儘管去年的數字可能因為疫情而失實,但中國出生率自2016年以來持續下降是毋庸置疑的。中國的女性生育率僅為1.3,是世界上人口更替率最低的國家之一。若此趨勢持續,中國日後將面臨人口加速下降的嚴峻前景。
中國於2016年透過放寬一孩政策,遏制出生率下降,但在短暫的上升之後,出生率由2017年開始回復跌勢,現已跌至歷史低位。這個例子勢必抑制市場對最新三孩政策能否促進新生嬰兒數目持續增長的樂觀情緒。
無法改變人口老化趨勢
即使放寬政策奏效,中國的人口結構仍將於未來幾十年持續失衡。過去幾十年來,出生率持續下降,預期壽命延長,導致社會老年族群擴大、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現在扭轉出生率下降的趨勢,對於避免人口結構的長遠崩潰至關重要。但即使如此,也無法改變未來幾十年人口老化的方向。
面對人口阻力日益加劇,以下為一些能助中國減輕其經濟影響的方案。首先,提高勞工的退休年齡。中國目前退休年齡(男性為60歲,女性為50至55歲)皆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平均值。此舉不但可以減緩勞動力供應的萎縮速度,還可以紓緩中國疲弱養老金體系所受到的壓力。
延後退休並增生產力
第二,提高勞工質素。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城市化率在過去10年不斷提高。讓更多有能力的人在城市從事更具附加價值的工作,可提高生產率增長,使經濟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投入資源發展機械人產業,並鼓勵傳統工廠自動化。讓機器負責需要速度、精確度和體力的工作,可提高生產力以抵消持續上升的勞工成本,使中國能在勞動力萎縮的情況下保持其「世界工廠」地位。
最後,全球外判可以解決部分行業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將供應鏈擴展到其他人口狀況更佳的國家,雖然意味着工作職位將不再留在本地,但中國企業的勞工成本下降,將有助保持競爭力。
總括而言,持續失衡的人口結構顯然對發展構成挑戰,但中國仍然有一些辦法可以應對眼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