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6月16日

林正宏 保險

【移民】危疾保險可以是及時雨

一連兩篇文章討論醫療保險及移民相關的問題,這次想談一談危疾保險。由於不少人將醫療和危疾保險混淆,所以首先講一講兩者的分別及用途。

醫療保險是以實報實銷的形式賠償住院或手術的實際開支。舉例一個人因病入院做手術,用了20萬,保險公司最多只會賠償20萬(額外賠償的小額住院現金另計)。而危疾保險的賠償是一筆過的。保單會訂明一個賠償額,當受保人患上符合保單定義的嚴重疾病(例如癌症或中風)或早期嚴重疾病(例如原位癌或通波仔手術),保險公司便會發放一筆過的賠償。表面上兩者很相似,都可以於患病時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不過實際用途卻很不同。

假設一個人患病並需要休養一段時間,休養期間收入可能會減少,又或病癒後他選擇轉換工作量較輕但收入較少的工作。醫療保險能夠解決患病期間的醫療開支,卻不能應付生活上其他的開支,例如供樓,供養父母或子女等支出。而危疾保險的一筆過賠償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危疾保險一般會有儲蓄成份,於退休後亦可以用作支付部分醫療保險的保費。

讓我們回到危疾保險和移民相關的問題。多數人第一個想起的問題,都是移居外地後危疾保險的保障是否仍然有效呢?即使保障仍然有效,是否值得保留這張保單及繼續供款呢?先討論第一個問題,會否因為移居外地而影響危疾保險的保障。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保險公司考慮的因素。

保險公司考慮的是保單生效後居住地的改變會否增加保險公司賠償的風險。順帶一提,除了嚴重疾病賠償外,危疾保險也會有身故賠償,因此保險公司也會考慮死亡的風險。大部分人考慮的移民地區都是英美澳加等發達國家。在這些地區居住不見得會增加患上嚴重疾病或死亡的風險(反而可能因為生活壓力減少而減低風險也未定)。因此很少見到因為受保人移居到以上的國家而影響保障或保費。當然,如果移居到一些戰亂頻生或環境衞生很差的地方則另當別論。為免誤會或導致理賠時有爭拗,筆者建議無論移居到什麼地方,都應該通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自然會告訴你,保障或保費會否有更改。

至於是否要保留危疾保單則要考慮不同的因素。筆者認為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繼續供款及保留保單都是有利的。首先,危疾保險可以保障潛在的收入損失(Loss of Income)。試想像一下,移居外地後多數工作和收入都可能有轉變,在一個陌生地方,萬一不幸因為患病或意外(危疾保險也會保障部分永久傷殘的情況,例如失明或斷肢等)而影響收入,這時保險賠償將會是及時雨。否則既要適應新環境,又面對經濟壓力,將可能帶來沉重的打擊。當然,保費亦是一個考慮因素。移居外地後,收入可能會減少,從前在香港能輕鬆負擔的保費,到外地後可能會變得不再輕鬆。不過,根據筆者的觀察,多數人都可以從其他的開支自動調節,如果有需要亦可以和專業的保險顧問溝通一下,看看是否可以有更好的安排。

另一方面,亦要考慮稅務的問題。移居外地後,保單的現金價值或賠償有機會衍生稅務責任。出發前宜先了解清楚及作出適當的安排。篇幅所限,下次再討論這方面的問題。

 

https://www.bowtie.com.hk/blog/zh/author/per-lam/

林正宏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