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6月12日

楊書健 市場分析

【欲言不止】逆向思維看歐洲

以前十幾歲的男生初打《三國志》,要不支持號稱正統的劉備,要不支持勢力龐大的曹操,一開始就支持孫權的總是少數。同樣道理,過去幾年世界局勢風起雲湧,大家都聚焦在中美兩國之上。歐洲雖然是中美之外的另一個經濟重鎮,但似乎本地評論都只將歐洲視為拉攏對象。有點像《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爭取孫劉同盟一樣。

不過,歐洲近年經濟的確逐漸失色。上周《經濟學人》就頭版報道,在2000年,全球百大公司中,有40多家是歐洲公司。但到了今天,則只剩下15家。新晉的百大公司幾乎都由美國和中國瓜分了。

歐盟的總人口為4.4億,超過美國的3.3億,因此當兩地的科技和經濟發展類近,其實歐盟的經濟總量比美國還大。因此,歐盟百大公司數量偏少,並非因為經濟總量不足,反而反映了當地企業規模不足。

次按後歐洲趨於保守

規模不足背後,由當地工作文化到缺乏規模遍及全歐的企業都是原因。《經濟學人》亦指出了一個異象:美國十大富豪之中,有9位都是企業創辦人,但歐洲十大富豪都是繼承者,也許反映了過去二十年,歐洲把握不了世局變化,未能培養出明星級的新企業。

在金融創新方面,亦可觀察到歐洲近年的猶豫。次按風暴之前,歐洲緊跟美國發展按揭證劵化業務,加上歐資銀行大舉參與美國當地的業務。因此次按一爆,歐洲損失和美國相差不遠。也許是這個原因,歐洲這十年間就更見保守。

歐洲大陸房託規模小

例如我最熟識的房託業務,在亞太區和歐洲都是2000年後同時起步。以總巿值計算,美國和加拿大佔了約六成,日澳星港為主的亞太區再佔兩成半,而歐洲則只佔約一成半。歐洲的一成半中,更有一半來自英國,幾隻大房託都是當地收租股轉制而成。換句話說,撇除了英國之後,歐洲大陸的房託總巿值,相比澳洲、日本或新加坡單一國的房託,巿值都較少。

香港得天獨厚,在房託之外,無論是地產股、私募基金,乃至家族辦公室都極具實力,因此房託發展較慢,地產巿場仍可發展。但是在歐洲諸國,不少都沒有香港那種完整的金融體系生態,房託可以吸收穩定資產,釋放資金再作發展,所以房託沒有起飛,更反映了當地金融體系演化緩慢。

多方面發展緩慢

房託之外,其他基建相關投資亦有類似之處。例如德國是最早提供大量政府補貼扶持太陽能電板,但今天卻沒有形成自己的太陽能電板生態環境。反觀中國大量生產太陽能電板,美國澳洲則形成了龐大的安裝和維修產業鏈,發展就相對更快。

當然,正如《經濟學人》所寫,在2000年,美國的互聯網泡沫剛爆破,安隆醜聞又令人懷疑美國牛仔式的管理手法是否風險太大。亞洲尚處於金融風暴,日本和四小龍能否復元尚未可知,中國又在進行國企改革,成效未見。相反歐盟剛剛轉用歐羅,變成世界上最大的單一貨幣區。那時候要選擇投資對象,也許不少人都會選擇歐洲。

因此,二十年間,世局可以天翻地覆。今天歐洲看似處於歷史低位,未必等於往後二十年他們都會跑輸。相反,逆向投資心態之下,反而更應該留意他們能否改革制度,重新上路,繼而帶來投資機會。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疫後房託新攻略》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楊書健

安泓投資

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