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11日

李智穎 市場分析

【私銀觀】亞洲引領科技潮流

2020年,亞洲科技股的絕對和相對表現都非常亮眼,其中包括IT(非必需消費品)、通訊服務和非必需消費品。新冠疫情使許多數碼化趨勢加速發展,比如電子商務、食品外賣、雲計算、金融科技和電子遊戲等。儘管整體宏觀經濟放緩,但這些趨勢帶動亞洲科技公司實現了強韌的盈利增長。

我們預計亞洲科技公司的盈利增速將繼續高於平均水平,儘管基數較高,但總體盈利預計仍將增長25%以上。在亞洲科技板塊中,我們更看好周期性半導體和硬體公司,預計其盈利有望增長25%至30%,而結構性互聯網公司的增長率預計為20%至25%。鑑於2021年亞洲結構性和周期性科技公司的增長差距料將縮小,我們認為在穩健的周期動能和強勁的產品周期下,2021年上半年存在戰術性機會。

近期周期性動能增強

我們看好周期性科技公司的原因在於:1)5G智能手機產品周期強勁,我們預計2021年全球5G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增長一倍以上,推動智能手機行業穩固復甦;2)更新周期延長以及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反彈推動硬體升級,因新冠疫情使得消費者進行升級換代的時間延後了幾個季度;及3)資本支出保持紀律,尤其是記憶板塊,我們預計DRAM價格將在2021年回升。儘管亞洲整個供應鏈都應受惠,但我們認為,韓國的記憶體行業以及更廣泛的5G供應鏈將處於最有利的地位。

結構性行業穩步增長

雖然我們看好周期性行業,但亞洲的互聯網行業應該會在2021年實現穩健增長,繼續吸引增長型和長線投資者。亞洲金融科技行業的前景頗具吸引力。由於中國的金融科技滲透率料將繼續上升,關注焦點應從用戶數轉向利潤最大化,從而推動盈利強勁增長。中國的雲計算產業是另一個強勁板塊,我們預計2024年雲計算的滲透率(佔總體IT支出的比例)將從2019年的6%升至17%。除了看好中國數碼經濟以外,我們認為日本的科技公司也處於有利地位,有望受惠於日本政府推進數碼化的舉措(包括設立由政府領導的數碼廳)以及進一步轉向網上模式的趨勢。

儘管存在上述機會,但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仍是亞洲科技行業所面臨的一大風險,需要密切關注;美國政府聚焦科技行業,這對亞洲半導體企業和在美國上市的中資股票(中概股)影響最大。儘管除了引發短期波動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並未長時間對這些行業構成壓力,然而一旦在技術轉讓或潛在的中概股退市方面出台新的重大限制措施,這些行業可能顯著受挫。赴港二次上市的浪潮和中國推動本土化的努力應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風險。儘管實現科技自主創新還需較長時間,但我們認為,在政府大力推進本土化之際,中國本土的領先科技公司可能會出現估值上調。不過,上調趨勢能否持續,還將取決於這些公司能否最終實現自主創新。

下一個黃金機遇

展望2021年以後,我們認為亞洲在科技行業的下一步重大發展中將發揮關鍵作用,這包括3個領域:5G、金融科技和智能出行。我們認為每個領域都有獲得數千億美元營收的機會。亞洲應當會繼續引領全球5G網絡建設,未來幾年內,該地區在5G資本支出和5G智能手機需求量方面將佔一半以上。受惠於中國的先發優勢,亞洲的金融科技滲透率明顯高於全球其他地區。隨着關注焦點轉向貨幣化,這應會在未來幾年內提升盈利能力。最後,我們認為亞洲的智能出行供應鏈最有望受惠於全球智能出行浪潮,因韓國、中國和日本在電池供應鏈擁有額外敞口。  

李智穎

瑞銀

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大中華區股票主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