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8月31日

ETF

中國生物科技前景廣闊 投資Global X 相關主題ETF捕捉行業增長潛力

中國經濟極速騰飛,改變了人民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令肥胖及糖尿病問題日趨嚴重,另一方面,中國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也一直在上升,加上人口老化問題,令內地政府意識到需要投入更多資源於健康醫療系統上,指定生物科技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催化中國生物科技產業高速演變。據市場分析公司Frost & Sullivan報告,中國的生物科技市場預計將由2018年的400億美元增至2023年的960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9%,致力於發掘突破性發展行業的投資者,可以留意中國生物科技板塊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爆炸式增長,由2000年約2.7%的中國成人有糖尿病問題,一躍至2013年約9.6%,患病人數超過1億,預計到2035年,將有約13%人口為糖尿病患者,情況十分嚴重¹。此外,去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報的《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報告》顯示,過去十幾年來,內地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保持約3.9%及2.5%的年增幅,2015年全國癌症發病人數約為392.9萬人,中國每年所需的相關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元人民幣。其中人口老齡化是目前癌症負擔增加的主要原因,有預測指出,到2030年將有4億多人口的年齡為60歲及以上,足見對醫療的需求將持續上升²。

為了應對糖尿病及癌症問題,中國大力發展生物科技,使用蛋白質、抗體、基因及細胞等生物材料研發新藥物及治療方案,由於成功研發出應對癌症、自身免疫病及內分泌系統疾病的新療法,並可能使得一度被視為無法治癒的致命疾病,有望首次得到治療,令生物藥物大受歡迎。不過目前中國生物科技仍有大量發展空間,生物科技為主的治療僅佔國家藥品市場總份額的12%³,但隨着中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生物科技未來數年的增長潛力巨大,成為機構及個人投資者需要留意的板塊。

開發環球市場為長遠機遇

中國的生物科技產業需要走向全球,才能締造更高的市場價值,縱觀環球市場,生物科技為主的藥物於過去幾十年持續大幅增長,2018年環球最暢銷的前十種藥物中有七種是生物製藥4,如果中國可透過向海外市場的對外開放,對整個生物科技產業有着積極作用。

據行業分析公司China Bio報告,中國生物科技公司於2018年開展164項跨境許可交易,數據為2013年的兩倍以上。此外,中國主導地位不斷提升也可以從其獲批生物科技專利的數量可體現,2006年時為一千多個(佔環球總數的12%),2016年則增加至六千多個(佔環球總數的27%),中國甚至在2012年在此領域超過美國。

國家政策背後予以支持

內地政府過去十年為支持生物科技行業,採取一系列關鍵舉措,催化行業利好發展。最早於2010年中國國務院出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生物科技被定為關係中國經濟競爭力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及後十三五規劃更載列中國2016至2020年的發展願景,確定了生物科技行業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2025年中國製造》政府戰略性文件,亦闡述中國成為高科技及高附加值產業強國的計劃。特別是生物科技,期望2025年實現創新型藥物商業化,以及具備世界級創新能力、產量及在醫藥行業擁有國際競爭力的目標。

此外,國家對創新藥研發的財政支持也在不斷加碼。《中國重大新藥創製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顯示,2016年至2020年間國家重大新藥專項投入和藥物研發經費政府總投入均較2011年至2015年的5年間翻倍,為國内創新藥研發奠定了資金基礎。

外包研發及生產服務

因競爭加劇以及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影響,令研發成本及毛利被壓縮。市場上因而衍生醫藥研發外判(CRO)公司,旨在降低開發新藥和公司的成本,減少進入藥品市場成本和簡化藥物開發的過程,由於這類公司擁有其科學家團隊及掌握先進技術,在研發、生產甚至銷售上可享專業分工的優勢,協助製藥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研發和生產效率。

另一類公司為委託生產服務(CMO)或委託研究開發及生產服務(CDMO),主要提供從藥物開發到製造的全面服務,大型製藥公司一般會將這些部分業務外判,令公司可以專注於藥物開發和營銷。根據Frost & Sullivan報告,2018年內地CRO市場市場規模達到47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將高達172億美元;而根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6年內地CMO/CMDO市場規模高達270億人民幣,在此醫藥研發外判潮流之下,投資於此類型公司將受惠。

對於許多個人投資者而言,要具體分析生物科技公司的優劣有一定難度,故如想分享中國生物科技行業的成長,但在選股上又遇到困難,藉ETF持有一籃子股份,不失為一個選擇。Global X 中國生物科技ETF(02820)的基準指數今年表現亮麗,整體表現優於滬深300指數及恒生指數,相信能助投資者追蹤這些新興主題,並充分把握中國生物科技行業的巨大潛力。

圖: 生物科技佔醫藥市場份額

(資料由客戶提供)

立即登入網站

附注: ¹資料來源:環亞經濟數據、瑞銀、國家衛計委(NHFPC),2008年糖尿病患病率調查(由中國醫學會、國家統計局、國際糖尿病聯合會開展),第六版。 ²資料來源:國家衛計委(NHFPC),瑞銀估計,2015年。³資料來源:UBS, Frost & Sullivan, 2018年8月。4資料來源:里昂證券、未來資產研究, 2018年。

免責聲明
本文件包含未來資產環球投資(香港)有限公司(“ MAGIHK”)的評論,並僅限閣下使用。
本文件並非買賣任何證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招攬、要約或推薦,也不構成任何形式的受監管財務建議、法律、稅務或其他受監管服務。 本文件包含的信息是從相信可靠的來源獲得的,但不能保證。 MAGIHK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因此對於因使用本文件而造成的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預測、過去的信息和估計具有某些固有的局限性。有關金融市場趨勢或投資組合策略的陳述是根據當前的市場狀況而定,該狀況可能會發生波動。不能保證這些觀點適合所有投資者,並且每個投資者都應評估其長期投資能力,尤其是在市場波動的時期。展望和策略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過往表現並非未來表現的指示。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應閱讀適用的基金說明書,以了解詳細信息和風險因素。投資者應確保他們充分了解與適用投資有關的風險,還應考慮自己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如有疑問,建議投資者尋求獨立的專業意見。
香港,包括亞洲(日本除外)
本文件由MAGIHK發行(由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得第1、4和9類受規管活動的許可),未經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或轄區內的適用監管機構審閱。未經MAGI HK明確的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或在任何其他出版物中引用本出版物的任何部分。
版權2020。保留所有權利。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