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2月16日

Liz Ann Sonders 理財方案

【美股】貿易消息續致市場波動

貿易戰在近兩個月以來未見有新動向,令投資者樂觀情緒驟增,加上美國短期內出現經濟衰退的憂慮大減,故即使已脫離歷史高位,美股卻仍然高企。不過,早前有報道指,中美或未能在年底前達成首階段協議,兩國貿易緊張局勢再次升溫。美國11月製造業及建造業數據走弱,而且貿易局勢不明朗,令人難免憂慮國內經濟的增長速度或不及預期般快。再者,美股首輪升至歷史高位的升勢,乃由周期性板塊帶動,及後防守性板塊才後來居上,反映投資者對經濟的短期反彈並非抱有十足信心。

除周期性與防守性板塊爭相引領大市外,小型股亦未能跑贏大型股,其他國家的指數亦並未出現如美國所錄得的新高。然而,美股仍未受疲弱的經濟數據及盈利增長影響,市場焦點只反映貿易樂觀情緒。導致部份估值指標大幅攀升,相信盈利增長將會是未來主導後市的關鍵角色。

全球製造業現復甦跡象

上述美國製造業的疲態,顯示了製造業與服務業仍然壁壘分明。11月的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指數遜於預期並跌至48.1,非製造業指數則微跌至53.9。雖然後者同樣低於預期,但整體水平仍高於50的盛衰分界線,反映服務業仍相對強勁。鑑於消費市場依然穩健及貿易戰的緊張局勢逐漸緩和,投資者憧憬經濟活動加速,乃與近期全球狀況的改善相符。全球採購經理指數(PMI)按年持續反彈,與美國製造業及服務業數據有分歧,這並非反映全球重拾增長,惟最近的數據呈利好走勢。

一些專家及投資者對依然疲軟的製造業狀況置若罔聞,強調製造業在美國總體經濟中的佔比日漸縮小。儘管如此,製造業的本質更具周期性,即與企業盈利有較高相關性,亦往往帶動其他板塊。換言之,製造業隱藏着一種「四兩撥千斤」的力量。在軟性或經由問卷調查得出的數據(如美國供應管理協會指數),以及硬數據(如工業生產及企業投資)均未呈現實質反彈的情況下,製造業的低迷狀態或會蔓延至服務業,並由就業作為當中主要的傳導機制,尤幸勞工市場目前仍然強健。

貿易不明朗壓美企開支

在感恩節假期前後發布了一系列經濟數據,如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修訂。美國經濟分析局原先估計美國經濟年化增長只有1.9%,現被上調至2.1%。但今次上修GDP數字,並非基於整體數據轉佳推動,而是靠庫存單一帶動整體增幅,進口、國家與地方政府開支等數字反遭下調。儘管有關調整較預期為佳,但第四季預期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而根據亞特蘭大聯儲局截至2019年12月5日的最新GDPNow預測,目前GDP預計增長1.5%。

領先經濟指數表現疲弱顯示我們正處於經濟周期較後階段,但我們仍未達到過往衰退的平均水平。至於這究竟是如2011年或2016年般的「小型放緩」,還是更加嚴重的情況,仍然有待商榷,相信未來數月的數據有助把握預期經濟增長展望。我們一直認為貿易戰是決定這個周期可再維持多久的最重大因素,若局勢持續不明朗或看不到中美雙方達成協定的機會,企業信心便很可能會持續受壓,進一步窒礙投資,繼而影響消費及勞工市場。若中美雙方關係緩和,或者達成任何無甚分量的協定,最多只會有助經濟增長回穩。

直至上周為止,投資者情緒愈見樂觀,市場認為中美首階段貿易協定快將落實並會於年底前簽訂。所謂「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兩國起初於10月和11月都未有發表重大言論,令市場升至新高。但市場及後卻擔心兩國能否在年底前落實協定,股市便重拾不穩走勢,不明朗因素隨即再受注視,足見市場走勢在很大程度上仍取決於貿易消息。

貿易樂觀情緒可說是一把雙刃刀,在某些時候能提振股價,但事實上,據我們調研所得,每當發布重大貿易消息,市場幾乎錄得比平日多兩倍波幅。故此,正如在過往報告中所作出的警誡,只憑短線貿易消息炒賣的做法無疑是十分危險。

消費者正等待利好消息

整體而言,美國消費表現仍相對強勁,抵消了工作時數、工資增長轉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至於消費者信心依然高企,惟自貿易戰爆發至今一直窄幅波動,在2018年底起更不再攀升。

如貿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可能會損害股市並促使消費品價格急升,繼而導致消費縮減、信心轉弱。不難想像的是,過去每當信心嚴重受挫時,經濟都會響起警號;而由於消費狀況是經濟中的少數亮點之一,一旦信心明顯轉差,便可能會使下一次衰退加快來臨。

美股指數水平仍接近歷史高位,但貿易談判近期一波三折,再次突顯出達成協定的希望黯淡,難以預計事態發展,而協定內容亦尚未完整。首階段關鍵組成部分仍未以書面訂定,而重大的結構性問題(如竊取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移等)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有待解決,足見至今只取得極少的實質進展(甚或毫無寸進)。持續的不明朗情況已轉化為對企業信心與開支的沉重壓力,在美國尤甚。然而,全球其他地方正開始呈現脫離「增長疲態」的跡象,而有別於受美國帶領的慣常趨勢。

考慮到低迷的國內增長預期以及可向任何方向發展的貿易前景,我們維持對美國股票(較為偏向大型股而非小型股)以及已發展和新興市場股票的中性取態。我們仍鼓勵投資者運用波幅,並按策略性長期配置對投資組合作重新平衡。

 

嘉信理財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全球投資策略師Jeffrey Kleintop及高級專員Kevin Gordon對此文也有貢獻。

 

Liz Ann Sonders

嘉信理財

董事總經理兼首席投資策略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