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統計處上周公布,今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與去年同期比較實質增長0.6%,是十年來的低位,經濟增長明顯缺乏動力。
社會氣氛欠佳,從7月開始已有客人問:究竟香港會否進入衰退?那時筆者已經回答,香港經濟情況料將會轉差。然而問題的根源,主要並非來自近日的政局不穩,而是中美的貿易戰曠日持久,再加上全球經濟走弱,必會波及本港。
貿易戰曠日持久
中美貿易戰開打至今,仍未見到有解決的跡象,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第三輪加徵關稅,更令市場大為震驚。但若審視今年上半年,香港經濟其實不算差,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反映樓市仍然高企,因此,樓市下跌所帶來的負財富效應,暫時未出現。當然,本港樓價與經濟已無太大關係,而是更受到低息環境及供應不足刺激所致。
另外,本港失業率仍處於2.9%的多年低位,較大多數經濟體都要好。唯獨是消費市道較差,原因不難理解,面對時局,大家也沒有心情出外消費吃飯。但無論局勢如何,本港消費模式本身正面對着兩大結構性問題:一來是愈來愈多香港人喜歡到海外旅遊消費,在本地花費的金錢自然會減少;二來網購日益盛行,街舖不再是港人(尤其新一代)的唯一購物途徑。
但大家更應留神的是貿易戰對全球尤其是中國帶來的影響。香港雖不再像從前般依賴出口,但貿易戰的滯後反應仍未完全浮現。短期內關稅對很多中資企業的影響不算大,因為中資企業對美國的直接業務比例不多,但投資情緒低落,則是無可避免。
企業盈利難維持
很多分析指出,企業或會在海外建廠,以減低關稅的影響。筆者相信在貿易戰開打初期,很多商家都是在靜觀其變及計算得失,傾向按兵不動,畢竟在其他東南亞地方建廠需要額外的資本開支。
到了近月,形勢漸塵埃落定,企業又開始「計到數」,的確不排除會陸續在海外增設廠房,對中國就業市場不是好事。特朗普明言,關稅比例有可能再加,若真如此,一些盈利本來薄弱的企業,可能將難以生存甚至倒閉收場。
香港人以靈活聞名,在過去的衰退周期中,雖然經濟未必能即時反彈,但最終亦可以捱過,不會出現大規模崩潰。而且港人底子夠厚,銀行存款金額龐大,反映港人多年來累積大量財富,同時家庭負債亦不嚴重,不少更已供滿物業。
全球經濟均放緩
但今次香港面對的形勢較為複雜,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受打擊的是新興國家,成熟國家並無大礙;到了2009年,成熟市場面對極大衝擊,但很多新興市場仍然表現不俗。
到了今天,當香港經濟放緩的同時,全球各國的經濟亦一同轉差。日本經濟長期沒有起色、歐洲的增長疲弱。至於香港的鄰居如南韓及新加坡,其GDP均大幅放緩,甚至遜於香港,而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亦出現諸多經濟問題。環顧全球,僅美國的經濟增長仍然保持強韌。
一直以來,本港的金融行業極受外資的資金流所左右,若環球增長放緩,再加上聯儲局減息有可能「落後大市」(behind the curve),則必會影響香港這個開放型自由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