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年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投資概念,相信許多讀者都不會對中國消費升級這個詞語陌生。隨着内地人口在收入及教育等方面的持續進步,他們的消費重點也逐漸從傳統的物資消費轉移至質量消費,其中醫藥業就是最受惠於内地人民尋求更高生活質素的行業之一。
雖然許多投資者都對内地醫藥業的長遠前景充滿信心,不過該行業在2018年可算是多災多難,在年中不僅遇上黑心疫苗事件,而内地政府更在年底推出「4+7」帶量採購政策,令市場憂慮内地醫藥企業的未來盈利會否受損。
去年不利因素接踵來
加上大中華市場本身的投資氣氛已經受到中美貿易衝突及内地經濟放緩等因素的衝擊而相當疲弱,大部分醫藥股價格因此在2018年出現大地震,平均跌幅約30%至40%,單從價格來看,醫藥股絕對可以算是2018年表現最差的一個行業。
儘管醫藥股短期前景不明朗,不過該行業基本面依然穩健,預測其2018年銷售增長將徘徊在15%水平。嚴重受挫的股價配上不俗的業務增長,意味着投資機遇的誕生,不過投資者又如何才能夠從整個醫藥行業挑選最有潛力的投資呢?
新政策影響不盡相同
熟悉投資的讀者相信都會明白,投資市場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每當發生負面事件時,許多人都會習慣性地一概而論,而一個出色的投資者其實更應該在這個時候做足功課,清楚了解事情的本質。尋根究底,新推出的「4+7」帶量採購政策是導致醫藥股股價急瀉的一個關鍵因素,不過其實新政策對個別醫藥企業的影響並不相同。
「4+7」帶量採購政策的中心思想其實是要通過改革内地藥品招標採購體制,從而改善内地藥品昂貴的現象。其中最受新政策影響的其實是仿製藥,雖然原研藥價格無可避免都會受到波及,不過影響相較仿製藥低。這也因此表明具備強勁研發能力及注重原研藥業務的醫藥企業將最有機會在最短時間跑出低谷,收復失地。
需更多數據看實際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4+7」帶量採購政策依然是在試點階段,目前只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瀋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及西安實施,而我們目前亦只能依賴上述城市的12月藥品價格作為依據。對一些較為謹慎的投資者來説,僅僅一個月的數據未必能夠提供充分證明,該政策對藥品價格以及醫藥業的實際影響,此外該政策會否在正式全面實施前出現變動,以及何時全面實施亦同樣是未知之數。
所以我亦要在此特別提醒讀者,所有投資其實都涉及風險,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必須認清自己本身能夠承受的財政壓力。清楚了解自己能夠承擔多少風險後,投資者才宜將資金投放在最適合自己的投資類別、產品以及策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