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個高物價和高樓價的城市中,很多年輕人為前路感到迷茫和灰心,他們這份擔心更由現時生活延伸至退休之後的日子。根據安聯投資早前發表的「安聯投資退休信心調查」,結果顯示港人偏向延遲退休的趨勢持續,計劃與理想退休年齡分別升至62.4歲和61.6歲的新高。這反映未退休人士普遍對退休缺乏信心,當中25至34歲的年輕人和女性組別的信心最低。
事實上,筆者並不認同現今的年輕人是「廢青」,他們不只擁有無限潛力,更隱藏無可比擬的投資優勢,只要善用這些優勢,積極籌劃退休,絕對有助提高他們的退休信心。
投資期愈長 成效愈明顯
所謂「年輕就是本錢」,年輕人有的是時間,80後及90後距離退休有30年至40年之久,投資期愈長,儲蓄得愈多。以25歲的Larry為例,他每月收入為1.5萬元,計及個人及僱主供款部分,每月投資1500元,每年回報率為5%計,40年後當Larry年屆65歲時,預計累算權益約有203萬元(利用積金局網頁的強積金累算權益計算機計算;當中沒有計及通脹、薪酬加幅及花紅);相比起45歲的Sammy,月薪為3萬元,每月供款3000元,但由於投資期比Larry少一半,故累算權益只有約123萬元。
當然上述只是一個假設情況,但卻由此可見,除了投資金額外,投資期也是影響最終滾存金額的重要元素之一。不過,年輕人要記着,大家只是在職場打滾不久,經濟基礎未穩。隨着經驗及資歷加深,未來的收入也會上升,供款金額也會隨之而增加,從而加快儲蓄速度。
在投資回報方面,由於年輕人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因此可配置較高比例在股票基金,博取較高的潛在回報。即使股票基金的波動性較大,但因為投資期長,年輕人有足夠的時間等候股市回彈。再加上在強積金制度下,基金是以平均成本法投資,即是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好處是可以保持規律的投資習慣,亦不需捕捉投資時機,當市況向上時,買入基金單位數量會較少,當市況逆轉時就可購入更多基金單位,拉平基金購買價格,發揮穩定作用。
勿忽略額外儲蓄部分
此外,在是次調查中也發現,年輕一族低估了自律儲蓄的重要性。在25至34歲的受訪者當中,只有兩成六每月額外退休儲蓄為6000元或以上,為所有組別中最低。雖然6000元看似不多,可能只足夠去一趟短途旅行,但假如我們持之以恒地每月額外投資6000元,每年回報5%,在40年後就會滾存900多萬元,絕對不能小覷。
雖然,年輕人的投資知識及經驗可能略遜一籌,但他們有的是時間,也有充沛的精力及很強的學習能力,只要肯投放心思和虛心求教,筆者相信會很快領略箇中之道,感受到投資的樂趣。
借用創業者四大特點
未來的生活及醫療成本只會有增無減,年輕人與其在此嗟嘆,不如善用自身的優勢,立即着手籌劃投資,並謹記創業人士的四大特質──「快人一步,及早實行計劃」、「專心一致,矢志奉行紀律」、「高瞻遠矚,敢於承擔風險」,以及「洞悉走勢,渴求市場新知」,定為助大家實現豐盛退休的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