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27日

Erik Norland 宏觀分析

聯儲局應持續緩慢加息

下面有一張奇怪的圖,我們從這裏着手分析2018年的情況,並預測可能的動向。

圖1:收益率曲線-失業率周期連續3次重複

 

與收益率曲線之間存在周期性關係的似乎並不僅僅只有信用利差和波動率。自1983年以來,該周期3次重複出現,並且可以分為4個部分:

1. 衰退:收益率曲線在失業率上升之前趨於平坦。
2. 早期復甦:由於勞動市場疲軟,聯儲局下調利率,收益率曲線變陡峭。貨幣政策放寬導致信用市場再次活躍,抑制失業率上升,並且失業率開始下降。
3. 中期復甦:失業率下降,央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收益率曲線趨於平坦。
4. 後期復甦:收益率曲線變得十分平坦,失業率停止下降。

1979年,美國時任總統卡特(Jimmy Carter)任命伏爾克(Paul Volcker)為聯儲局主席,將抑制通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任務交給他來處理。伏爾克成功地完成了任務。他將利率上調至20厘,導致經濟陷入二次衰退,失業率到1982年突破10%,從此以後通脹率從未恢復到1980年以前的水平。

到1982年,聯儲局不停地下調利率。(從1982年至1988年,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平均比3個月短期國債高約200至250個基點)。經濟進入繁榮期。失業率下降。在1988年和1989年,他的繼任者格林斯平(Alan Greenspan)開始上調利率,以防經濟過熱。到1989年,收益率曲線趨平,儲蓄和貸款機構紛紛倒閉,1990年投資銀行德崇證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倒閉,在高收益債券市場引起混亂。

隨着美國經濟在1990年末和1991年初陷入衰退,失業率從5.4%上升至7.8%,聯儲局大力下調利率。到1992年,美國的收益率曲線變陡峭,失業率在當年7月達到高峰,然後開始再次下降。聯儲局將寬鬆的貨幣政策一直維持至1994年初,然後開始再次收緊。

到1995年,聯儲局取得了難能可貴的成就:經濟軟着陸。失業率在一段時間內停止下降,但令聯儲局驚訝的是,此時生產力大幅提升,工資幾乎沒有壓力。因此,聯儲局稍微放鬆政策,未讓收益率曲線一路走平,而是在3個月短期國債和30年長期國債收益率之間,留出大約140個基點的差距。失業率在1997年開始再次下降,一直跌至3.9%,直至聯儲局於2000年初開始讓收益率曲線趨平【圖2】。

圖2:生產力革命使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繁榮得以延長

收益率曲線趨平導致2001年商業投資崩潰,失業率上升,聯儲局的對策是到2001年底將利率大幅下調至1.75厘。由於經濟未能復甦,聯儲局最終在2002年底將利率調低至1.25厘,並在2003年6月降至1厘。低利率導致住宅市場普遍繁榮,消費借貸暴漲。隨着收益率曲線趨陡峭,勞動市場到2003年下半年終於開始復甦。

聯儲局自信萬事皆在掌握之中,於是在2004年6月開始加息。連續17次加息後,聯邦基金利率到2006年6月恢復至5.25厘,收益率曲線恢復平坦。經濟繼續增長,一直至2007年春季,失業率此時降至4.4%的底部,然後開始上升,但開始時上升速度較慢。隨着次按危機失控,失業率在2008年和2009年急劇上升。到2008年底,聯儲局將利率下調至接近零的水平。一年後,失業率達到10%的頂峰,然後開始以每年大約0.7%的速度緩慢下降【圖3】。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各加息一次後,聯儲局在2017年3次加息,並削減其資產負債表的規模,開始加大收緊政策的力度。

圖3:收益率曲線仍然足夠陡峭,可以支持經濟在今後幾年(最少)繼續擴張

 

3個月短期國債和30年長期國債之間的收益率差距為134個基點,目前美國收益率曲線看上去與1988年、1996年和2005年如出一轍,當時失業率繼續下降,並且最少會再持續12至24個月。因此,在目前的經濟擴張階段,失業率可能在2018年或2019年的某個時間跌破4%,達到3.5%,甚至3.0%。這種判斷自有道理。目前的失業率是4.1%,沒有多少證據表明工資或通脹面臨上行壓力【圖4】。

圖4:在通脹並不嚴重的情況下,為何急於加息?

 

經濟復甦能持續多久取決於聯儲局。加息節奏愈快,愈有可能在2020年或2021年陷入衰退。加息節奏愈慢,經濟擴張的持續時間愈久。如果聯儲局保持點陣圖所示的加息速度,即2018年和2019年各加息3次,則失業率在2020年或2021年左右可能會上升。但從遠期曲線來看,聯儲局應該是持緩慢加息的立場【圖5】。

圖5:從聯邦基金期貨的表現來看,2018年和2019年合共可能加息2至3次

 

Erik Norland

芝商所

高級經濟學家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