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歐洲及日本,自去年尾開始的強勁增長動力已經延續至2017年。金磚四國的經濟增長亦靠穩。我們對2017年環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已輕微上調至2.9%。2018年的預測則維持於3%不變,因為我們下調了美國財政擴張的預期,抵消了金磚四國、日本及英國的溫和增長。
隨着通脹持續升溫,我們已將2017年通脹預測上調至2.7%。增長動力來自商品價格回升;目前商品價格已按年上升約40%,並已對生產及消費物價產生影響。油價上升是主要因素;我們預期油價將於2018年靠穩,並導致2018年的通脹率降至2.3%,因此通脹的升勢不會持久。然而,美國將會是一個例外。我們認為美國核心通脹率將會在預測期內上升。
下調中國今年減息幅度
政策方面,我們預期聯邦基金利率將於今年升至1.25%,並於2018年底升至2%。我們認為,由於經濟增長前景輕微減弱,明年的政策緊縮步伐將有所放緩。但在其他地區方面,鑑於歐洲及亞洲正處於經濟周期的較早階段,我們預期利率將維持不變。
因此,我們預期歐洲央行在預測期內將會繼續實施量化寬鬆計劃,但將於2018年開始淡出該計劃。中國方面,鑑於央行近期採取的措施,我們預期2017年利率將進一步下跌,但減幅會低於原先預期。在此環境下,由於投資者將會進行利差交易,我們仍預期美元將會升值,但升幅將低於原先預期。
缺乏庫存增長因素支持
去年的下半年環球經濟復甦主要是受惠於消費開支增長,加上庫存周期的影響。
展望未來,我們預期這些影響將會消退。庫存建立周期為製造業及貿易帶來的支持將會在第一季度持續,但此後庫存或會與生產達致更平衡的狀態,從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消費方面,通脹升溫正在蠶食實際收入,而美國的開支增長正在放緩。儘管1月份美國零售開支錄得上升,但實際增長錄得下跌。為使消費維持穩健,我們需要降低儲蓄率,即是加快信貸增長(雖然與加息趨勢相矛盾)。另外,由於工人希望重拾購買力,工資增長或會加快。
去年底的企業投資輕微加快,並可能為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帶來貢獻,特別是能源行業。企業信心較高,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借貸似乎正在放緩,顯示企業正變得更加謹慎。
美國消費開支放緩及庫存周期的支持已經見頂,意味着今年稍後美國經濟增長將再度放緩,而隨着財政刺激計劃的影響顯現,2018年美國經濟將再度回升。然而,我們已降低對財政政策成效的預期。
特朗普料縮減刺激規模
這種預期似乎有點奇怪,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已表示將盡快推出「大規模稅項計劃」。然而,特朗普似乎已在移民及最高法院等議題上用盡其政治資本。與此同時,鑑於眾議院共和黨領袖瑞安提出的方案,國會正在推動一個不一樣的財政計劃。其中,邊境稅調整計劃(BTA)仍非常活躍,並被提議為稅務體系改革方案,這有助於為整體企業稅的下調提供大部分資金。此外,該計劃主張取消進口稅的稅項扣減,並對出口提供補貼,亦與保護主義政策的立場一致。
邊境調整稅會帶來直接推高通脹的風險,因為這相當於徵收25%的進口關稅。視乎美元的反應,以及這對消費的影響程度,我們認為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將會進一步上升1.5%至2%。這或促使聯儲局進一步加息,因為聯儲局擔憂工資將跟隨上升,並造成第二輪物價上漲。邊境調整稅亦造成贏家與輸家:能夠在國內完成採購的大型出口商及生產商將會成為贏家,而進口商(例如零售商)將會成為輸家。來自後者的壓力很可能會扼殺該稅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