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狂熱有望持續下去,特別是上周四中國保監會宣布,允許保險機構透過「滬港通」,與及即將推出的「深港通」,南下投資香港股票。
受到這個利好消息支持,上周港股急升3.6%,成為亞洲股市升幅之冠。相對之下,環球市場卻見陣陣暗湧,歐央行在貨幣政策上按兵不動,聯儲局加息路徑難測,市場充滿不明朗因素,投資者顯得小心謹慎。
中國進一步放鬆險資境外投資限制,是一個重要的政策開放,也是行業發展的明確方向;但對保險機構來說,更重要的是,這會有利它們的投資。
內地缺乏理想投資機會
現時在岸投資級別企業債券孳息率大約4至5厘,趨勢是會繼續下跌;其次,目前A股並未見到機會能夠提供更大的上升空間。在考慮到資金成本(例如保單銷售佣金)與及其他支出後,保險機構需要自問:內地資本市場缺乏理想的投資機會,若要管理持續增長的資產,在岸企債和A股是否仍然是好的投資?
答案顯然不是,中國人壽是一個例子。在最近的投資者會議中,公司表示上半年淨收入有可能按年下跌70%,原因是A股下跌拖累投資回報。
中國是全球中產階層增長最快的國家,居民對投資及保障性產品的需求是空前未有的,但最大規模壽險機構的表現如此,可想而知,它不會是唯一例子。最終,保險機構的增長會否遇上樽頸,要視乎這個有關投資的問題。
可惜的是,答案顯然也不樂觀。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市場共識是,在岸債券孳息率將會繼續下跌。
H股高息吸引險資垂青
目前一些較為成熟的中資保險機構,已經在香港設有投資平台,負責把資金配置到港股在內的環球市場。不過,小型保險公司需要經過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海外,過去受到額度限制,如今可以經「滬港通」南下,會減輕QDII額度不足的壓力。
在這政策下,H股有機會獲得關注,因為內地投資者較為熟悉,這亦解釋了為何近期A/H股溢價由40%收窄至25%。而且,整體H股股息率有4厘,對境內投資者而言,面對人民幣貶值,這會是一項回報不錯的投資。
儘管市場高度關注聯儲局下一個加息行動,但對於人民幣資金出境尋覓美元資產(港元又與美元掛鈎),可能沒有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