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季,中國本地生產總值數據令人驚喜,是否反映經濟靠穩?本文將審視近期數據反映的經濟狀況。
中國經濟於上半年有所改善,按年增長維持於6.7%,優於市場預期的6.6%,以按季年化基準計算,第二季增長1.8%,較預期的1.6%及第一季經修訂的1.2%為佳。名義本地生產總值方面,按年增速由第一季的7.2%升至第二季的8.4%,應可利好企業盈利及消費增長。此外,消費於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的佔比由2015年的59.9%,升至今年上半年的73.4%,反映經濟再平衡方面的進展。而投資對經濟的貢獻則由42.6%跌至37.0%,淨出口跌10.4%,繼續拖累增長表現。
經濟再平衡取得進展
6月份的經濟活動指標大多令人驚喜,尤以工業生產及零售銷售表現穩健為甚。上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緩的幅度較預期大,基建方面的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21.7%,但這仍不足以緩衝製造業及房地產固投增長減弱的影響。公用事業的生產及供應較之前為佳,有助推動工業活動表現。當中,電力、原油及鋼鐵生產出現廣泛改善,分別按年升2.1%、3.2%及3.2%,有色金屬及水泥生產則分別降至-1.2%及2.6%。
零售銷售增長較以往強勁,主要是受惠於家用電器銷售表現較佳,按年增長由5月份的0.7%大幅加速至6月份的12.3%。網上零售銷售亦繼續以穩健步伐上升,今年首5個月按年升27.7%,上半年整體則升28.2%。零售銷售上升,反映消費表現堅穩,繼續支撐整體增長,並反映經濟再平衡取得進展。然而,展望未來,在礦業及金屬業等產能過剩的傳統行業影響下,我們認為消費增長的勢頭或不足以完全抵消私人及製造業投資持續惡化的影響。
數據佳短期利好股債
貨幣及信貸方面,信貸增長於4月份顯著放緩,5月份仍表現低迷,及至6月份終見反彈。受惠於按揭貸款需求持續強勁,以及上半年結束時放款量出現季節性的加速上升,人民幣借貸及新增社會融資總量均於6月份錄得超乎預期的升幅。我們認為,6月份經濟數據整體向好,暗示當局有機會停止放寬貨幣政策。
儘管環球不明朗因素陰霾未散,但中國第二季及6月份經濟數據較預期為佳,某程度上緩和了市場對中國前景的擔憂,有助減低其對經濟出現硬着陸的憂慮。中國狀況的發展可大大影響市場對新興市場的看法,因此中國的第二季及6月份數據表現強勁,應可紓緩早前打擊投資者冒險意欲的環球風險因素,短期內可利好新興市場股市及債市。
下半年增長溫和放緩
雖然如此,隨着之前寬鬆刺激措施的影響開始消退,加上當局看來不大可能即時放寬政策,我們預期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溫和放緩。當局應會多加觀察,再決定是否於今年餘下時間進一步放寬政策。
較為正面的是,今年上半年服務業以至其他新行業(例如環保、健康護理及資訊科技業)表現突出,亦有穩健增長,意味着專注於中國政府扶持政策及增長再平衡概念(例如電子商貿、互聯網、旅遊業及教育等長遠結構性增長行業)的主動型投資策略,可為投資者提供潛在增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