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6月11日

潘裕翰 MPF

年齡與風險搖搖板

常說投資者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先評估自己可承受的風險水平,但不少打工仔卻在強積金投資組合中並未有因應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致蒙受過高的投資風險,又或因過於保守而錯失資本增值的機會。

年輕人較年長人士保守

Alex的表姊Salina便是其中一個例子。Salina是位護士,在醫院工作8年,由於工作十分忙碌,加上對退休投資所知不多,她並沒花太多時間理會的自己的強積金投資。一次跟Alex談起,才發現自己一直投資於保守基金,回報表現遠低於她所預期。

近期一項退休調查發現,港人的強積金資產組合出現年齡與風險錯配的情況。一般來說,年輕一族有較長投資年期,因此可承受較高風險,隨着年紀增長,所能承受的風險降低,所以投資策略宜逐漸趨向保守。不過,受訪的25至34歲年輕一族當中,只有57%的強積金中持有股票基金,而且30%受訪者卻持有保證基金,反映年輕一族整體投資部署趨向保守。

另一方面,50至64歲的年長人士中有63%表示強積金中持有股票基金,比率較年輕一族更為進取,而只有四分之一年長人士持有風險相對較低的保證基金或債券基金。被問到退休後的資產配置,65%年長人士表示把強積金權益投放在股票上。

錯判退休資金影響部署

數字反映港人普遍未有客觀地根據自己的投資年期和風險承受能力作出投資部署,這並非健康現象,亦會影響日後退休生活保障。年輕人對退休資金估算不足,投資取態變得過於保守,因而錯失為資產增值的黃金機會。反之,年長人士則退休漸近,但預期可累積的退休資金未如理想,因此傾向勇進的投資策略,令面對的市場風險增加。

要知道時間是年輕人的最大本錢,不但薪金有增加潛力,負擔亦較小,相對能承受較高風險。年長人士倒需要保護資本,應把目光放至長期穩定的投資項目上。因此,長期策略配置應該像搖搖板,一端的「年齡」升高,在另一端的「風險」便得相應降低。

對不少打工仔來說,聽起來未必容易,但大家可參考資產配置軌道進行配置,依照不同人生階段及需要,作出相應的資產配置來減低風險(de-risking),由早期尋求回報潛力,逐漸轉移至保障資產,提供合理的長遠回報。

資產配置軌道作為指引

政府最近剛通過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Default Investment Strategy),其運作原理類似資產配置軌道,如果計劃成員沒有作出任何投資選擇,他們的強積金供款將會按其所屬強積金計劃下的預設投資策略進行投資。根據預設投資策略建議,隨着年齡增長,在成員50歲前,投資組合中較高風險資產(如股票)與較低風險資產(如債劵)比例約為60:40,其後愈來愈接近退休年齡,投資策略應走向保守,於65歲時的相應比例逐步轉移至20:80,令組合只限於風險較低的資產。

預設投資策略不但為全港270多萬打工仔和自僱人士的強積金計劃提供多一個配置選擇,亦讓那些沒有對強積金計劃作出任何投資決定的打工仔,有一個較合乎長遠退休目標的投資策略。就如酒樓推出簡單又實惠的飲食套餐,讓不喜歡花腦筋點菜的市民選購,毋須對着比餐單複雜得多的強積金產品目錄而大傷腦筋。當然,仍鼓勵打工仔主動管理自己的強積金投資,因應個人狀況和承受風險水平選擇合適的強積金產品,掌握自己未來的退休生活。

潘裕翰

安聯投資

亞太區國際商業業務主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