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2月14日

陳致強 宏觀分析

後金融海嘯時代-輪流去槓桿

2015年即將過去,美國聯儲局加息的呼聲愈來愈高,主要央行似乎已經來到了分道揚鑣的時候。

筆者最近與公司內的環球經濟及策略主管Stefan Hofrichter交流意見,他指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環球實行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4大央行──美國聯儲局、歐洲央行、英倫銀行及日本央行──的銀根大幅上升,及至2016年料達環球GDP的14%,遠高於金融海嘯前5%的水平。與此同時,成熟經濟體的利率亦跌至零厘的水平,結果是環球經濟不平衡的情況愈來愈甚,尤其是低息環境更製造了大量的債券。這究竟對於全球經濟、投資活動、消費及儲蓄有何影響?

資金湧入新興市場

經過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一役,亞洲各國都汲取教訓,經常賬尤其有改善,由赤字轉為盈餘,相反而言,G7等成熟國家卻變為淨入口國,錄得經常賬赤字。

直至2007年之前,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都猶如兩個極端──前者坐擁巨大經常賬盈餘,後者就以過度消費見稱──尤其是在房地產方面。歐美所實行的低息貨幣政策,一來刺激樓市發展,以及令融資成本下降,刺激消費;二來令部分資金湧到新興市場,推升當地的出口、投資及經濟增長。但一場金融海嘯就令這種情況逆轉,自此成熟國家與新興市場的經常賬就開始收窄。

然而以貿易視之,全球的經濟卻未見趨向平衡。目前全球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正處於25年來最高的水平,世界四分之一的GDP都花在投資,但有趣的是,在發達國家,超低息環境並未成功吸引企業增加投資,其投資佔全球的總比重處於歷史的新低:相反而言,受惠於大量資金湧入的新興市場,卻見到其投資有大幅上升的情況,固定資本形成共佔GDP的三成左右,刷新歷史新高。

新興市場負債大升

儘管新興市場的投資活動日趨蓬勃,全球的生產力卻未見起色。數據顯示,不論是發達國家或新興經濟體,總生產率增長已經從1.25%回落至零,甚至略有收縮。換言之,發達國家投資得太少,而新興經濟體雖然大力投資,但投資對象錯誤,資金總是落在房產等「非生產性」(non-productive)的地方,導致生產力愈來愈低。

投資活動增加,隨之而來的當然是債務增加。以全球8大成熟經濟及12大新興經濟來看(這20個國家共佔全球GDP的四分之三),其非金融方面的負債已佔GDP的230%,為歷史新高,佔比更一直在上升,當中新興市場可謂「功不可沒」,自金融海嘯以來,新興市場的負債比率大升50%。數據可見,在2011至2012年期間,此趨勢的增長幅度最為顯著,而同一時間新興市場的增長卻每況愈下,整體而言新興市場的負債仍較成熟市場為低,但卻不得不令人再次回想起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

在很多成熟國家,尤其是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等歐羅區非核心國,還有英國以及某程度上的荷蘭及美國,信貸差距已跌至低於歷史平均,以史為鑑,可推斷未來的信貸增長將會回升。事實上,在2012年美國的私人市場信貸活動已開始復甦,而近期在歐羅區,信貸增長也漸有起色,同樣地,英國的信貸調查顯示,信貸周期正在改善。

亞洲或是時候去槓桿

因此,筆者認為,上述這幾個地方的經濟正持續地恢復增長,不足為奇。這也解釋了,為何美國及英國很有可能在短期內重展加息周期。但投資者要留意的是,雖然美國已實行退市,加息也迫在眉睫,然而另一邊廂,歐羅區及日本仍然實行量化寬鬆措施,利率亦處於歷史最低水平。

與此同時,新興市場迎來的似乎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中國、巴西、俄羅斯、土耳其、馬來西亞、泰國等新興國家,以及一些區內的成熟經濟體如香港、新加坡、澳洲,在過去幾年都錄得負債大升,結果是這些地區的樓市不約而同都變得異常熾熱,更惹來泡沫的疑雲。

幸好亞洲國家已今非昔比,大多實行靈活的滙率政策,這將有利調整經濟。另外,部分亞洲國家仍然擁有經常賬盈餘,財政實力不壞。不過,資金正從新興市場中撤走,卻是不爭事實,我們預計,2015年6月底止,大約4000億美元資金已從中國撤離,包括香港及新加坡在內的新興市場,則錄得3000億美元資金撤離。在今年8月時份當人民銀行宣布將人民幣貶值,情況更一度惡化,累及中國的外滙儲備也下降了940億美元。資金持續離開,令亞洲地區正面對通縮的壓力,信貸增長亦漸見下降,也許區內是時候實行去槓桿了。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