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年4月7日 專家評論

非住宅物業市場現況

過去一年,香港非住宅物業市場表現疲弱,整體成交量創歷史新低。根據數據,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的12個月,工商舖買賣交易總數為3414宗,較前一年下降約一成,連續3年錄得跌幅,並創下自有紀錄以來的最低水平。成交總值亦顯著萎縮,僅錄得約545億元,按年減少逾四分一,回落至過去21年來的最低位。

在各類非住宅資產中,工業大廈的交投跌幅最為明顯,全年錄得約1814宗交易,較前一年同期減少約13%,並首度跌破2000宗的關口,延續連年下降趨勢。至於商業大樓,全年僅錄得657宗轉手,較前一年同期減少約一成,並創4年來的新低,成交金額亦大幅減少至約154億元,是過去21年來首次跌破200億元關口。舖位方面,全年僅錄得943宗易手,創歷史新低,顯示零售物業市場仍然疲弱。

由於市場環境不利,交易規模亦顯著縮水,特別是價格5000萬至1億元之間的店舖,僅錄得22宗轉讓,較之前驟降一半。此外,部分地區的零售物業成交更是急劇減少,例如紅磡及土瓜灣區,全年僅錄得34宗成交,較前一年同期下跌超過五成,反映該區投資者入市意欲不高。

從買賣雙方類型來看,現時市場上的物業持有人多為早年高價入市的業主,由於租金回報下降及經營環境轉差,不少業主選擇低價出售以減少損失。而買方則以尋求低價撈貨的投資者為主,當中部分基金及內地背景資本亦趁機進場吸納優質資產,特別是核心地段的商舖及辦公室空間。此外,內地品牌持續進駐香港,帶動核心零售區的舖位租務需求,亦為投資者提供一定信心。

不過,近期似乎銀行為減低風險,已經較為積極追收工商舖的貸款(call loan),引致市場出現不小大型銀主盤,而當中成交價較高峰時購入價有大幅折讓。例如已故「舖王」鄧成波家族的兩項物業淪為銀主盤,最近終於售出。估計汝州街3號的全幢4層商住物業,鄧成波於2019年樓市高峰期以8300萬元購入物業,現時以2200萬元賣出,物業價值大跌73%。另一單巨蝕個案則位於尖沙咀加連威老道32號全幢,物業早前由東亞銀行接收,以銀主盤形式推售。市場消息透露,以6300萬元易手。翻查資料,2018年7月上址以2.8億元成交。

展望未來,隨着利率回落趨勢明顯;加上深圳恢復「一簽多行」政策,市場普遍預期工商舖市場有望見底回升。現時一線街舖零售區的舖位租金已出現回穩跡象,部分地段甚至錄得微量升幅。投資回報率部分可以達至5%至7%,對長線投資者極具吸引力。市場預計,今年商舖成交量將重上1000宗,按年回升約6%,而核心區的租金亦有機會進一步攀升,帶動市場逐步回暖。

不過,買賣方面,投資者仍需審慎考慮各類成本,包括管理開支、稅務負擔及市場流動性等。還有地緣戰爭和東西方各式各樣的貿易談判這些不利因素,對投資者信心影響極大。相信要房地產投資市場回復到一個興旺的情景,還有一段不短的時間要等待。

整體而言,過去一年非住宅市場面臨嚴峻挑戰,交易量及價格同步下挫,部分業主錄得嚴重虧損;然而,市場亦開始出現見底回穩跡象,尤其是隨着內地資本及品牌的介入,為市場帶來新動力。在政策及經濟環境轉變的影響下,2025年工商舖租金或有望迎來適度反彈。惟買賣方面,目前工商舖投資者的回報要求最少要達4.5至6厘以上。至於樓上舖更要求7厘以上的回報率。因此,近月的成交宗數下跌,正是因為買賣雙方價格拉鋸戰持續。往後買賣成交估計仍會十分疏落,投資者仍需審慎評估風險,選擇具備增值潛力的物業類別。

余錦雄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