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多年來,香港跟隨世界局勢不斷進步,各類型產業持續發展,其中一些行業,更加是不同年代的經濟支柱。例如開埠之初的捕魚業,因為地理上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漁港,所以從前捕魚業對初期的經濟非常重要。戰後的製造業,由於內地大量人口來到香港,造成龐大的勞動力,推動當時的製造業,包括玩具業、紡織業等成為經濟的主軸。1979年內地開始改革開放,為東西方貿易帶來龐大機遇,而香港亦順理成章成為全球一個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後香港繼續上升至最上層的經濟模式,以服務業作為主導,包括金融、旅遊和地產等。
過去幾十年我們經常說,房地產業對香港是最重要的,本港整體經濟亦因為房地產業的興旺而帶動,因此造成數十年來樓價不斷向上的神話。不過,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其實房地產是一個較為偏重消費性的行業,要有適當的需求,才能帶動整個行業興旺。而對房地產實質的需求,有賴消費者從其他行業賺取足夠的金錢。香港因為有不斷增加的生產力,在各行各業中從世界各地賺取大量的金錢,而房地產業借助稀缺性的推廣,讓廣大市民賺取的金錢都願意投入房地產中,從而創造乘數效應,最終造成本港的經濟偏重倚賴房地產。
本港現在的房地產低迷,相較從前,最主要有兩個原因向相反方向的改變。第一是需求,由於各行各業都相對比較困難,所以比起從前本港能夠從其他行業賺取足夠的金錢支持房地產發展變得十分困難;另一個就是信心問題,之前我們都相信房地產的稀缺性,樓價只會上升而不會下降,但現在我們信心漸漸崩潰,選擇相信房地產最多只能維持現價,而不能再往上升。
香港政府對現時情況十分了解,亦大力推動要改變現在的情況,主要着眼點就是創造經濟活力、創造生產力、創造需求,從而創造信心。要達到這個目標,或者可以先看看。現時那一個產業是香港最重要的經濟之處。當然我們有各類型的創新科技業、教育產業、體育產業等比較新的方向,但要這些產業能夠壯大,是需要時間的,短期或中期我們仍然要倚重傳統的產業;其中,金融業就是最重要的。之前如果沒有各類型世界頂級的金融產業落戶香港,相信亦沒有能力做出20萬元以上一方呎世界首屈一指的住宅價格,更不會有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呎租200元的租金水平。
香港作為全球金融樞紐,其金融服務業一向在本地經濟中佔據龍頭重要地位。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的資料,2022年金融服務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22.4%,提供約26.97萬個就業機會,佔總就業人數的7.5%。
雖然說中美關係不和,經濟前景暗淡,但近年來,香港金融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多家國際金融機構選擇在港設立辦事處;其中,全球前100大銀行中有73家在香港設有機構,前10大保險公司中有7家在港開展業務。此外,中資銀行和保險機構在港的總資產佔中資海外資產的一半,顯示香港在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方面的獨特優勢。
在人民幣業務方面,香港一直發揮離岸中心的關鍵作用。政府計劃升級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以便利國際投資者以不同貨幣結算各類資產,並提升固定收益市場的基礎設施。此外,香港還致力於擴大人民幣債券的發行,支持更多內地及國際發行人在港發行綠色和可持續的離岸人民幣債券。
隨着中國金融機構加快國際化步伐,香港成為其設立海外總部的首選地。例如招商永隆銀行已獲內地相關部門批准,計劃在香港投資1.5億美元設立科技公司總部,創造高技能科技職位。這體現香港國際營商環境的吸引力,以及其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角色。之前香港是西方世界進入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筆者估計未來的香港,是內地產業進入「一帶一路」世界各地的反向國際金融中心。如果未來中國的經濟能夠與西方平分秋色,相信我們回到從前經濟事事領先的日子,亦絕對可以期待。
另外,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為香港金融業注入新的活力。截至2024年,香港已有超過1100家金融科技和Web3.0公司,較去年增長約15%。這些企業的業務範圍涵蓋移動支付、跨境理財、人工智能金融服務顧問、財富及投資管理等多個領域。此外,香港推出多項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和措施,如「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虛擬銀行牌照的發放,以及銀行業開放應用程式介面等,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展望未來,香港金融業將繼續發揮其獨特優勢,在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吸引國際金融機構設立總部,以及促進金融科技創新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這不僅有助於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將為全球投資者和企業提供更多機遇。
余錦雄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