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12月4日 地產新聞

仲量聯行料新盤庫存明年底回落至供需平衡水平

仲量聯行的《香港住宅銷售市場綜述》預計,以過去一年本港的一手住宅成交量,推算現有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樓花及已落成項目未售出的單位數目),住宅市場已由2023年高峰期需時101.6個月消化新供應,回落至今年10月的78.2個月,預期新盤庫存將於明年底緩和,至供需較平衡的水平。

報告指出,房屋局預計未來3至4年將有約10.8萬個私人住宅單位供應,較2021年樓價高位時僅增加10%。住宅新供應,由2021年12月時需時54.4個月消化供應量,急升至2022年的95.4個月,並於2023年見頂至101.6個月,反映市況下行。而最新數據則顯示,截至今年9月已回落至78.2個月,反映新盤供應量高企的情況正逐漸改善。

仲量聯行項目策略及顧問部資深董事李遠峰表示,展望明年,若一手成交量能回復至每年1.8萬個單位(較今年預期高不足10%),住宅新供應可望於明年12月降至只需58個月便可消化,接近2021年較為平衡時期的水平。雖然現時未售出單位存貨量仍高,但前瞻性供應指標卻呈相反走勢。

李遠峰更指,最值得注意的是,已批出土地上可隨時動工的單位數目的潛在單位數目已降至1萬個,為2012年有紀錄以來新低,並較2023年3月的2.5萬個大幅回落,顯示中期存貨增長或會放緩。估計此趨勢長遠可緩和新盤價格戰的情況。

此外,發展商積極管理其發展項目,實際供應過剩的程度或較統計數字所反映的更為溫和。供應管理策略包括調整施工時間表、改變項目用途及優化推盤步伐。新地因設計變更而修改掃管笏項目時間表正正反映這趨勢。此外,今年最少7個住宅項目把部分未售單位轉作出租用途。這些策略性應對或令實際供應低於預期數字,加快市場回復健康水平。

仲量聯行研究部資深董事鍾楚如指出,展望未來,影響本港樓市的主要宏觀因素正在緩和,惟地緣政治不明朗;特別是中美貿易戰或會升溫,仍是主要憂慮。儘管目前市況復甦路途仍見曲折,但基本因素改善將為市場穩定帶來契機。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