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11日 專家評論

明日大嶼為香港長遠福祉

特首發表新一份的《施政報告》,其中有一重要議題就是「明日大嶼」的發展,近日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撥款,將展開為期42個月「明日大嶼」研究,預計2025/26年度展開項目,2029/30年度土地可供發展,約2034年首批樓宇可入伙,這個填海約1000公頃的人工島計劃,政府已逐步推行。

回顧香港戰後數十年的發展,填海取地是非常成功的發展方向,最初是官塘,跟着是荃灣、沙田、屯門、大埔和將軍澳等一個個新市鎮,都是透過填海獲得大量新發展土地,為數百萬居民提供良好的居所及就業地點。

早期的填海工程都是採取移山填海方式,在填海地點附近物識適當山頭,就近挖取泥土移往填海區卸泥。這個做法有一大優點,就是可同時提供兩幅發展土地,一幅是填海土地,另一幅是平整山頭後土地,例如荃灣、葵涌、沙田等都是用這方法發展,但後期因開山對環境影響太大,以及適合採泥的山頭缺少,所以漸漸不採用,改為用建築廢料及海砂代替。

近期如赤鱲角機場就是用海砂作堆填物料,但海砂愈來愈貴,過量吸取海砂亦影響海洋生態,所以公眾對明日大嶼的填海成本及環保問題非常關注,擔心會耗盡財政儲備,以及影響海洋生態。但政府於12月4日立法會會議上已解釋有信心建築成本會受控。

作為市民及測量師,筆者是支持「明日大嶼」發展計劃,回想筆者在政府工作時曾參與沙田、荃灣、葵涌、上水、粉嶺等新市鎮發展。40年過去,一個個現代化的新市鎮已發展起來,若當年政府因有反對聲音而不去馬,今天的居住環境更是惡劣到難以想像。事實上,當年興建地鐵、大嶼山機場都有不少反對聲音,但為香港長遠的福祉,都是要迎難而上,才可以有更美好的明天。

社會不少人擔心在「明日大嶼」計劃上會耗用太多公帑,事實上,所用的工程費用在賣地收益上會收回來,以現時香港的地價水平,賣地收益一定會超過填海工程費用,過往的情況已證實這是一盤不用蝕本的生意,況且香港測量師學會已作過評估,對填海賣地的收入有很大信心,足以支付填海工程費用。

一個減少政府填海工程開支的辦法是引入發展商資金進行填海,發展沙田新市鎮、葵涌貨櫃碼頭及青衣沿岸的大型工業用地,就是用招標或直接批地方式出售海床,由發展商負責填海及道路橋樑(例如葵青橋,就是由青衣工業用地業主合資建成)等基建工程。當年天水圍新市鎮發展亦採用發展商負責在魚塘填泥方法,工程完成後再根據地契劃分政府及私人土地發展。過往不少大型發展都成功用這方式完成,可減少政府工程開支及加快提供私人及政府發展土地,得以惠及民生。

蘇振顯
蘇振顯測量師行董事總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