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月26日 專家評論

一龕難求

「入土為安」是人類的傳統觀念,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是以土葬方式送別先人,祈求安息。但許多較傳統的人士則反對其他方式的葬禮,如海葬、天葬。時移世易,科技發達令許多根深蒂固的觀念改變,普遍香港人已接受各種形式的葬禮,甚至發展到在互聯網上拜祭先人;加上香港近年來因人口老化,每年死亡人數一直上升,令各種形式的葬禮都被接受起來。

在可供土葬的土地有限,墳場的需求愈來愈大的情況下,香港政府自七十年代開始,已鼓勵市民以火葬代替土葬,以更有效善用土地的形式處理先人遺體。基於一個簡單的邏輯,在地少人多的香港,若活人有極大的居住問題,先人的居住問題理應更大,因後者的數目是累積的。在過去30年,火葬宗數的比率一直平穩上升,由七十年代的三成到現時已約有九成人採用火葬方式送別親人。因此,市民對骨灰安置所設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私營骨灰安置所數量激增。如何安置先人的骨灰,已成為香港人不能迴避的迫切問題。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趨上升,火葬的接受程度比城市規劃骨灰龕快的結果下,政府轄下的八個靈灰安置所,亦只能應付約四成需求,導致大量不受規管的私營龕場湧現。

香港政府於2014年已開始着手改善私營骨灰龕問題,並於2017年6月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正式生效。無奈條例生效後,多間私營骨灰龕相繼關閉,供應有減無增,市民怨聲載道,無所適從。政府於近日再推出兩項新措施,兩類現有骨灰龕需在寬限期內完成相關申請程序;龕場可提交申請豁免書申請牌照,亦可同時申請暫免法律責任書,且看龕位能否在短期內平衡供求。諷刺的是,香港這大都會都市,每天在打造着世界級的昂貴豪宅,或以昂貴地價、租金及住宅呎價等爭先排名在世界榜首之列,竟然對先人入土為安的真正永久居所的規劃、設計及安排是這麼「爛」!數字上令人最驚訝的是,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至今,由三成人至九成人接受火葬,但在這三、四十年裏在規劃骨灰龕位上追趕不上。

其實,有許多國際的設計案例都已把建築設計融入骨灰龕,但在香港這大都會上仍處於「一龕難求」的低線。如出自西班牙著名建築師Enric Miralles手筆的英古拉達墓園(Cemetery of Igualada)就是當代墓園設計的經典。位於巴塞隆拿近郊的墓園根據地形加入多項創新元素,以鋼筋交錯、金屬網包裹碎石護坡、混凝土的立體壁葬式墓棺、以木塊與鐵板嵌入地面。就像流水和泥土會隨時間沖刷覆蓋、木板腐爛、金屬氧化一樣,肉身軀體回歸大地都是自然輪迴的一環。

而在華人社會如台灣,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所設計的龍巖光之殿堂則與環境及大自然融為一體。以「人、建築與環境共生」為設計理念,在整個園區都種滿櫻花樹,以櫻花跟人類一樣平均壽命有90年作喻意,比喻生老病死。

其實,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寒暑,陰宅的設計是否因欠缺都市空間而被長期忽略,人生在世追求着不同的美好角度,是否去世後一無所有就是必然的,或是骨灰龕建築及墳場設計只是為後人、子孫做一齣好戲,與先人毫無關係?

在建築美學上,為活人設計建築是一種常態,但為「先人」設計建築可能是建築學上最難、最具深遠意義的課題。

何周禮
何周禮建築設計事務所創辦人及董事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