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澳加門檻高 五大奇招「走佬」
2020年2月27日

由去年6月至12月,超過5萬人移出香港,創下自2012年的新高。香港政經局勢未明朗,這波移民潮相信會持續進行。一班精明港人眼見英美澳加移民門檻收緊,絞盡腦汁成功「走佬」,二十萬港幣以下移民美國、澳洲、芬蘭不是夢。

撰文:黃愛琴  本刊記者

「香港人再次發出想走的強烈訊號!」景鴻集團董事長關景鴻肯定地說。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翌年,他目賭香港移民商機,由會計師轉行做移民顧問,賺到無數桶金。但過往20年,港人移民興趣大減,迫於無奈,他只好轉戰內地市場。意想不到,上年一場政治風景,重啟港人「逃生」模式,「6、7月諮詢量大增,8月之後付諸實行(移民),我們的講座場場爆滿,個個由頭聽到落尾!」短短幾個月,港人生意額由原本佔整體的3%,激增至三四成。

回歸後現實與期望落差大

繼六七暴動、九七回歸,新一波移民潮已經出現:6月開始,無犯罪紀錄證明書(良民證)申請數字急增,至12月中已逾2.1萬宗,較同期激增57%〔見圖〕。而從人口淨遷移(即移入人口減去移出人口)推算,撇除單程證,2019年下半年香港的移出人數比移入人數多5.2萬人,創下自2012年以來的高峰。

「97是一個大限,不怕一萬,最怕萬一;今次走,卻是因為回歸後明顯與他們的期望有落差。」

移民終點亦出現變化,英美澳加門檻之高,已非尋常百姓能夠觸及。投資移民方面,加拿大於2014年關上大門;同年,英國「黃金簽證」投資要求增加一倍至200萬英鎊(約2000萬港元);美國亦於上年將EB-5計劃指定區域最低投資金額從50萬美元增加到90萬美元(700萬港元);澳洲投資移民金額則高達500萬澳元(約2600萬港元)。

為免人口過盛,四個港人移民熱門國家變相提高輸入技術專才的要求,對申請者的年齡、語言、學歷、資歷、在地經驗等要求有增無減,而且不同州、不同省政策不同,非常複雜。

關景鴻說:「回歸前,中五畢業申請成功率都好高,木匠、建築工人都有機會,當時不用考雅思、托福,面試只問幾句Why Canada、Why Australia?相反,現在就算你在香港三大畢業、英文流利,如沒有其他附加價值,申請難度都非常高。」

不過,向來靈活走位的香港人沒有被難度嚇倒,絞盡「腦汁」成功「走佬」:

一、養老東南亞   簽證當「水泡」

東南亞向來是港人旅遊熱點,因其機程短、物價低、有陽光與海灘,兼且文化相近。2000年開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泰國推出長期簽證,原意為發展跨國養老產業,後放寬資格,年輕力壯亦可申請。以馬來西亞的《第二家園》計劃(MM2H)為例,只需把30至60萬港幣存於當地銀行,可享10年簽證,香港一直是頭十位申請地區。

不過,這種長期簽證不享國籍,沒有國民待遇,香港人視其為低成本「水泡」,順道長住旅遊。

二、投資歐洲   錢走人不走

自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發生後,歐洲的投資移民大門打開,較熱門的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只需投資二三百萬港元購買當地物業,就可以取得居留權,完全沒有語言、年齡、教育、工作經驗,甚至移民監的要求,並且三代同堂(配偶、子女、高堂)受惠。

這種移民方式深受銀髮一族歡迎,因為他們沒有「陪讀」的需求,可以選擇買個歐洲居留權作為保險,人則留在熟悉的香港,繼續飲茶、打牌,萬一有風吹草動,再真正移民。不過,如想獲得歐盟護照,仍然有投資年期、居住、入籍考試等進一步的要求。

三、高齡留學   小鎮開荒

雖然有上述兩個選擇,但許多中產家長為子女教育着想,只心儀英美澳加。為拉高自己的移民分數,他們不惜到當地讀短期課程,成為高齡學生。不過,四十歲以上人士申請學生簽證不容易,因為簽證官未必相信你真心想去讀書。

另外,近年加拿大和澳洲不約而同推出政策,促進偏遠或落後地區發展,外國人到當地讀書、工作、working holiday或投資能得到地區保薦,更容易取得居留資格。缺點是要留在當地「開荒」若干年,這些地區人口少,就業成為一大難題,分分鐘只能做「藍領」工作。

——節錄自3月號《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