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鑽石價廉物美 為何不敵天然鑽石?
2019年11月27日

撰文:莊南生 本刊特約記者

據長期觀察鑽石市場的金融分析師Paul Zimnisky預測,即便到了2023年,人工鑽石也只會佔全球鑽石零售市場2%份額左右,意味着價廉物同的人工鑽石竟然無法取代天然鑽石。到底是為什麼?

賣得愈貴 愈多人買

平價是人工鑽石的明顯優勢,但同時也可能是其致命弱點。鑽石是一種炫耀財(Veblen Good),需求與價格成正比,因為價格愈貴,愈顯示出買家財力豐厚。也因此鑽石這種奢侈品賣得愈貴,就愈多人買。反之賣得便宜的話,卻會影響需求,因為不能顯示出買家的財力和地位,「睇落無面」。

人工鑽石零售價比天然鑽石便宜幾成,反而成為了其擴張市場的絆腳石。事實上,人工鑽石的生產商已經發現了這個弱點。全球第三大鑽石生產商Dominion的前CEO Patrick Evans年初宣布將開設自己的人工鑽石公司,但表示沒有必要將人工鑽石價格壓低,反而會提高至比天然鑽石低15%至20%左右的價格,不要做「cheap」自家的鑽石。而今年市場上的人工鑽石價格,也已經提高了15%。

人工鑽石輸給De Beers

就算能解決價格問題,人工鑽石要面對的另一大障礙,就是財雄勢大的天然鑽石行業。天然鑽石行業是個高度壟斷的產業,結構性原因來自19世紀開始,行業龍頭DeBeers透過收購鑽石礦,壟斷了大部分的鑽坯生產,在1980年代,全球九成的鑽石都是來自De Beers。De Beers透過壟斷,令其可以設立「行規」保護利潤,例如制訂每年的鑽石價格和供應,並且只向特定的經銷商供應鑽石,確保鑽石價格維持穩定。

現時全球三大鑽石開採公司,就佔去了全球鑽坯供應的六成。全球鑽石蘊藏量其實相當豐富,但現時仍能維持高價,就是來自天然鑽石行業限制供應和宣傳攻勢托起來的。

也由於這種人為的市場操控,天然鑽石行業有許多打擊競爭對手的方法,首先就是鑽石評級制度。現在買鑽石都要看證書,尤其是美國GIA(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的認證。GIA發明的四大認證標準「4C」,是鑽石行業裏的權威認證,從切割、成色、清徹度和克拉重量來判斷鑽石的質素,而這個世界通用的標準,就正正是1930年代由De Beers與GIA共同合作的成果。

裁判、旁證都是他們的人,也因此GIA現在雖然也會為人工鑽石提供評級服務,但證書封面設計與天然鑽石截然不同,裏面的評級也沒有分得那麼細緻。種種的操作加起來,其實是變相將兩種鑽石刻意區分起來,達到維護天然鑽石奢侈品地位的效果。

「整cheap」人工鑽石

其次,天然鑽石行業也大舉進軍人工鑽石生產,直接威脅到人工鑽石行業的發展。DeBeers旗下的人工鑽石品牌Lightbox,今年全面進入零售市場,在美國百貨公司設專櫃開賣。Lightbox的鑽石標明人工製造,而且不是每顆鑽石都會仔細評級分類,而是劃一價,每一克拉賣800美元。但De Beers轉跑道賣人工鑽石不是聞到風向變,其CEO Bruce Cleaver接受訪問時,明刀明槍表示De Beers加入人工鑽石行列,是為了「整cheap」人工鑽石。

人工鑽石生產成本每卡300至500美元,但Lightbox賣的零售成品僅每克拉800美元,大大壓縮了人工鑽石的利潤。DeBeers的盤算,是透過以本傷人,把人工鑽石擠下奢侈品類別,變成如同所謂的Fashion Jewelry,是買來襯衫用的便宜首飾。如此一來,就算人工鑽石賣到成巷成市,也無法威脅到天然鑽石的地位。

在面對行業巨頭的狙擊、新競爭對手加入下,人工鑽石能否成為如同天然鑽石一樣的利潤豐厚商品,前景未能樂觀。事實上,自從De Beers加入混戰以後,人工鑽石批發價就已經大跌六成。當人工鑽石變成了利潤微薄的生意,還有多少商家願意投資?最後結果只是人工鑽石黯然退場。

就算撇開商戰因素,其實人工鑽石恐怕仍未必能夠佔據市場主流。試問如果男友求婚的鑽戒是人工鑽石,有多少女友會願意收貨?只要消費者心態不變,天然鑽石的珍貴價值,仍然會是粒粒恒久遠。

——節錄自十一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