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階梯斷層 winner takes all
2019年11月25日

撰文:鄭雲風 本刊記者

「居住在香港這一福地是由於好運,但惡運是沒有樓。」時移世易,港大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認為,所謂香港房屋問題已經由數十年前無家可歸的困境,變成今天貧富差距加劇,「不是樓價高,而是收入低」。

簡單而言,即是人工增長遠遠追不上樓價升幅〔見圖〕。他認為,於全球各大城市,均有高樓價現象,並非香港獨有,「經過經濟、科技轉型,財富十分集中,富人開始買資產,沒有財富的人買不到。」房屋是貧富懸殊的表徵,「財富增加,物業自然升值」。

貧富懸殊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在香港會歸咎於「地產霸權」,外國卻是「金融霸權」,「因為香港金管局有規定四成首期,表象是地產霸權;美國不控制金融,濫用融資,結果出現金融風暴」。

科技時代 贏家通吃

「科技進步,今時今日變成winner takes all(贏家通吃),世界上各種資產均升值,結果收入追不上的人,沒辦法找到最傳統可靠的方法投資儲蓄。」

王于漸指的正是置業,「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都一樣,會鼓勵或幫你置業,讓勞苦大眾投資有使用價值、高槓桿的物業。深明這道理的就是新加坡」。

他將全球資本分成四類,分別是人力資本(靠知識、技能獲利)、商業資本(創業經商)、金融資本(炒賣股、滙、黃金等)、物業資本(投資房屋),「當你沒有資產時,承受風險能力好低」。當置業階梯斷裂,跨代不平等,便有機會成為「沒有希望族群」。

因此,他認為租置計劃是一個起步點,得以投身資本市場,「香港現行的制度給不了希望,除非你中六合彩,買公屋的置業機會絕對好過六合彩」。

他解釋,若單單增加房屋供應,只是解決住屋問題,不能跳出「永遠貧窮」,「70歲你仍然可以住公屋,不成問題,但會擔心退休、醫療。這不單是居住權,而是有沒有財富」。

「政府沒有法子幫你選老豆,問題在於現在政府是否願意做你老豆?」他認為,樓價高並非全是政府責任,但事到如今,作為香港人的政府,有必要處理問題,關鍵在於特首會否點頭出售公屋,「紐約市長有沒有這個權?沒有!因為紐約缺乏咁多公屋,不能賴他。但有藥醫唔去醫,便是香港政府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