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18日

張綺霞 訪談錄

港大醫學院講座教授黎青龍 戴口罩發聲 倡完全封關

在社會的壓抑氣氛中,要堅持做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縱有掌權者呼籲「除罩」,但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肝臟科講座教授黎青龍依然呼籲市民戴口罩,不但與社福機構一起向露宿者派口罩,做訪問拍照時也堅持戴上,早前上鏡為了紫色口罩襯上紫色眼鏡和西裝,更被網民激讚。

除了為所相信的堅持發聲,他在衣着上也堅持做自己,港人對衣着顏色仍保守,但黎青龍卻喜愛穿上不同色彩,西裝中七色齊備。作為肝臟權威,他一向與「醫學教授」的既有印象絕緣,下課後會與學生一起喝酒,更是資深的小精靈訓練員。將踏入72歲的他,心境和外表都遠比這個數字年輕。

訪問當天,四周下起毛毛雨,黎教授的手機仍常開着Pokémon GO的應用程式,心急要捉附近的小精靈。學生和他的關係很好,更為他特別訂製多款Pokémon GO的手機套,他用了一個,其他都很珍惜地藏着,更帶來給記者拍照。他笑言,訓練小精靈和教書是兩種樂趣,他從2016年開始成為小精靈資深訓練員,雖然當年熱潮似乎退卻,但今天仍有不少人在玩,神獸一出現,他和其他訓練員也會馬上出動。

 

每天放工,他都在街上到處走動,尋找小精靈的蹤影,「我平時沒有怎麼運動,但為了抓小精靈,上星期我也行了百多公里。」學生甚至是他的訓練夥伴,更經常互相送贈禮物,讓對方可以為小精靈補血和孵蛋等。

他打開程式,介紹他最喜歡的同伴「穿山鼠」,它對人很熱情,更經常發出心心訊息,送贈虛擬禮物,讓他樂不可支。「還給了3隻耳環我,儍的。它很可愛、很開心。」

他擅長訓練小精靈,也擅長訓練醫科學生,作為內科權威教授,在港大他是有名的嚴師。「做醫生要懂得的事不懂得,自然要嚴厲,但我不會特別罵學生,只是想他們好好學習,雖然會大聲一點喝罵吓(笑),但也會說笑話。」

他經常提點學生好好理解和同理病人,並以ELK(駝鹿)來總結自己的一套心得:知識(Knowledge)、同理心(Empathy)、邏輯(Logic),有趣易記。任教多年,桃李滿門,有些學生畢業多年,仍跟他有聯繫。

16歲入港大讀醫科

黎青龍從小就是尖子,9歲破格入拔萃男書院,16歲破格入讀港大醫學院。他3個姐姐都讀文科,各有成就,其中一個是政界人物余黎青萍,他雖然對文科有興趣,但最後還是選擇了理科,從醫是因為父母意願,也是他的志向,「一心想救人嘛。讀理科讀得好,除了做醫生,也沒有什麼想做的。」在專修的時候,他選擇了內科,「喜歡它挑戰性大,這是最廣泛的一科。」

他一直熱愛教書,中學開始幫人補習,賺錢幫補家用,覺得很享受。而讀醫的第三年開始,他已經獲邀成為學生助教,教低年級的師弟妹解剖學,畢業後,21歲的他被港大留校做研究和任教,一直至今。而在港大,教到超時要學生明白為止,也是常有的事。

沒有佔用別人位置

目前港大的退休政策規定,60歲如要任教,需要重新任命,薪金、職位、工種、留任年期都要重新簽訂。而黎青龍雖然至今任教50年,又獲得學生聯署支持,當初爭取延續教席也有不少波折。

他感嘆,美國大學沒有強制退休的年齡機制,唯獨港大政策不改,退休年齡後人工開支不再由大學支持,改為系內支出,因而大減,他爭取了外來捐款,用來支付餘下的薪金,才能夠維持下去。他肯定地說:「我並沒有佔着別人的位置和人工。」

雖然如此,70歲後大學要求他轉為「兼職」,但他仍教全職的時數,形容自己做的是80%的兼職,沒有休息或停下來過。他感嘆,「如果一個人體力上和心理上都能應付一份工作,為何要他退休?」兼職教職需要每兩年申請一次,他仍爭取明年延續。

在教學以外,看到不公不正的事,他也常堅持發聲,早前醫護罷工要求政府封關等,沒有罷工的他也到場舉牌,但他強調,自己主要是支持封關,「只要有行動可以推動封關這件事,我也會支持。」他解釋,當時醫護罷工也並非全面罷工,只是局部罷工,並非全面停下醫療服務。「如果全部罷工,我也是不支持的。」

雖然多天罷工後,政府才開始讓步,但所謂隔離措施漏洞百出,內地來港人士逃過強制檢疫失蹤,入境的人數經過兩日回落後上升,住進隔離營的人不斷增加,醫療保護物料仍然短缺。說到未來疫情變化後醫護的處境,他表示也難以預測,深感憂慮,「仍有不少人入關,難以估計情況,加上社區傳染已發生,所以應該一早截住人流。上次沙士是一個人傳染全香港,愈少人來香港,是應該愈少人感染的。現在卻是愈來愈多。」

研發乙型肝炎藥物

武漢肺炎的疫情持續多久,他坦言難以估計,如今他都跟學生作網上教學與溝通。而他工作的病房,目前仍能負荷,但病人大幅增加下去,後果難以想像。他打開疫情變化的追蹤網站,感嘆,雖然目前文獻顯示死亡率不超過2%,但傳染率高是它可怕之處。

「我到現在仍然希望可以全面封關。如果不真正截住大陸來的人,疫情將不斷加劇。再出現如長康邨那樣的傳染,會怎麼辦?我們有了SARS的教訓,應該一早就警覺。全部人在公眾地方一定要戴口罩。」

醫生能力有限,無論如何努力,也難跟自然的力量抵抗,不斷變種變強的病毒難以應付,研究乙型肝炎藥物多年,他對此感受很深。「乙肝病毒就算控制到多低,仍有機會引致肝癌。」面對這情況,醫生也只能盡力做研究,看到哪裏有不足夠的,就向那個範疇出發。

乙型肝炎病毒在1968年首次被獨立劃分出來,但到八十年代,主要治療的藥物仍屬研發初階,黎教授是防治乙肝疫苗實驗的先驅,並且從早年開始研發治療乙型肝炎的藥物,「當時主要用干擾素治療,我覺得沒有什麼益處。」在九十年代初,他發現了「核苷酸類似物」在治療上很有用處。

說到這研究發現,他自言是因為幸運,碰巧香港早年患上乙肝的人很多,讓他可以做足夠的實驗,最後成為乙型肝炎3種藥物的主要研究者,其中恩替卡韋更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選3種藥劑之一,讓他成為乙肝的世界權威。「研發藥物不難,難在要跟人鬥快,又要找得多數量的病人試藥。」他自言,當時也是有藥廠和大學支持,資源充足,才有此成績。他感嘆:「現在少了。」

不喜歡病人變顧客

這些年來,他都專注於研究和教學上,雖然也兼任一些行政工作,但這都不是他最想做。「我很喜歡教書和看病,有一些事你懂得,而且能啟發其他人去明白,是很開心的一件事。同樣,一個病人經過診治,病情得以紓緩,這也讓人很快樂。」

他主要在公立醫院工作, 不做私家醫院的「月球人(月賺100萬元)」乃至「星球人(每星期賺100萬元)」,雖然工作允許他看私家症,但他只花很少時間去做,「我不需要做這些,錢已經夠用,而且我也不太喜歡patient(病人)變成client(顧客)的關係,你要他做哪些檢查,他可能會懷疑,究竟有多少是為了他,有多少是為了你自己?」

在公立醫院行醫,醫生和病人的關係比較平實,也讓他比較舒服。「權力和金錢,許多人都喜歡,但我是很怪的人,錢要有,不是要特別追求,權力我更是很抗拒。」

他今年將踏入72歲,行動力和思考力仍然非常好,看上去完全不像是這個年紀。「看到許多病人很年輕就走了,也會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從前他甚少提及自己年齡,「但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無奈一笑。問到有何養生之道,他坦言沒有什麼特別,空閒時除了訓練小精靈,也會看書看電影來釋放情緒,並會到處旅行欣賞歌劇。

工作壓力大,容易緊張焦慮,他30多歲的時候因為情緒問題引發失眠,長年靠安眠藥入睡至今,「但有得醫就好,無所謂。」

他行醫多年,也會想,不知什麼時候,自己也會成為病人中的一分子,「這天遲早會來」。

許多港人都很擔心老年後無所依、無法應付患病後的醫療和照顧開支,他也曾感到憂慮。「如果我有病,也會入住公立醫院,就算不夠錢住私家房,入住三等病房也不介意,不太貴,能負擔,希望我現在教的學生到時可好好照顧我。」

 

黎青龍小檔案

年齡:71歲

家庭狀況:未婚

學歷:香港大學醫學院內外全科醫學士

職銜: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肝臟科講座教授

 

撰文 : 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