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亞洲(日本以外) | 2013-09-11 05:00

市場洞察 譚慧敏

東協不足令亞洲風暴再起

隨著美國經濟從上半年的頹勢中復蘇過來,市場廣泛預期聯儲局將於9月份會議落實開始退市,對新興市場的投資氣氛造成打擊。其中東協國家成「重災區」,10年期國債孳息率大幅回升,印尼等長期出現經常帳赤字的國家更是首當其衝。市場更因而一度熱炒亞洲重演金融風暴的說法。

我們認為,市場今次反應實屬過大。與1997年相比,現時東協金融體系更加健康,區內經濟亦未有重大的結構性問題。只要眼前難關一過,東協的長線增長勢頭仍然不變。

無可否認,商品價格疲弱、歐洲經濟衰退及內部需求強勁等因素,導致東協國家的經常帳狀況過去兩年不斷惡化。當中,印尼2013年第二季的經常帳赤字高達98億美元,佔本地生產總值4.4%,是區內經常帳赤字最高的國家。

為穩定市況及紓緩市場憂慮,印尼政府已推出數項政策。舉例說,央行於8月底將主要政策利率調高50個基點至7.0%;而政府亦已於6月份削減燃料補貼,同時計劃減少石油進口、放寬礦石出口限額,並減免勞動密集型行業稅收,以提高競爭力。

除印尼以外,其實東協區內其他國家的形勢較為樂觀。雖然泰國亦錄得經常帳赤字,但其赤字規模相對較小且不具持續性;隨著全球工業周期回升,出口亦將愈趨強勁,而經濟增長放慢又導致進口需求將有所下降,當地經常帳將於未來數季有所改善。

至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兩國仍然錄得不俗的經常帳盈餘,我們相信這個勢頭將會持續;加上兩國對外部融資的依賴性較低,其貨幣較不易受拋售壓力所打擊。

市場對退市時間表的憂慮,短期內將繼續打擊東協的投資氣氛,而當地貨幣仍將不時面對拋售壓力。儘管投資者應準備應對美國貨幣政策過度期內更波動的市況,但我們相信,一旦聯儲局宣布削減買債規模的決定,環球股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平靜,而東協股市亦然。貨幣走弱亦有助東協地區在下一輪環球經濟增長中提高競爭力。

放眼長線,東協地區的基本因素仍然不俗。東協本身擁有良好人口結構及低勞工成本等獨特優勢,而相比1997年,現時東協的通脹水平大幅降低、外匯儲備更加充裕,對短期美元融資的依賴亦有所減少,經濟實力已大幅提升。我們認為,該區的長遠投資及消費增長潛力仍然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