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外匯 | 2015-02-19 05:00

何志恩

人民幣被動升值下的契機

放大圖片

為應對環球經濟放緩以及美元強勢,各國央行都採取不同的手段去應對。踏入2015年先後有13個國家採取減息或量化寬鬆手段去刺激本身經濟,而其中日本央行及歐洲央行更不排除有再進一步擴大量化寬鬆措施的可能。

然而美國的情況卻截然不同,早在2014年上半年末,美國本土經濟已經有改善的跡象,到下半年中期已經幾乎可以肯定開始進入復蘇階段。去年年底,就連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耶倫的措辭都已經開始確認美國已進入復蘇周期,自此市場開始十分關注美國的加息步伐如何。

中國出口按年回落

消息驅使美元轉強,美匯指數曾衝上94.8水平,其他貨幣兌美元亦應聲回落,但弱勢貨幣理論上是刺激出口的恩物,而中國亦理應受惠,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我們從中國的出口數字所見今年一月反而按年回落3.3%。那究竟是甚麼原因?或許我們可以從匯率上尋找到一點端倪。

打從去年第四季開始至今年1月底,中國的兩大貿易夥伴歐盟和日本的匯率均相對美元有較大幅度回落,歐羅回落10.55%,而日圓則回落7.79%,但人民幣只回落1.85%,同期美元升值10.27%。一眾外幣的相對走弱變相令到人民幣被動升值。與其跟著美元走,中國政府當然亦會考慮利用減存款準備金甚至利率去提升市場流動性作應對。

被動升值的契機

然而,如果我們再深思一點,人民幣的被動升值,又可能是一個買入有質素海外資產的絶佳時機。事實上,自2005年開始,中國已經開始了「走出去」的概念,到2008金融危機開始加速,而2009年到2014年的海外直接投資總額平均按年增長達19%。

根據國家商務部及新華社資料顯示,中國企業對海外進行的直接投資熱點已經由以往的能源資源作為傳統驅動,逐步演變成能源資源、市場及技術等並駕齊驅。

與此同時參與的主力已經由以往的國企,慢慢轉型至民營及私人企業作主導。以往的「走出去」很大程度是因為要維護能源原材料供應穩定,但現在的「走出去」已演變得更多元化,所涉足的領域由以往的以能源為主導,慢慢擴展到金融、農業、消費甚至房地產等範疇。而根據官方資料顯示,2009年時國企的海外直接投資佔總額的68%,而截至2013年,私人及民營企業已經取代了國企以63%成為大多數。

而隨著人民幣未有跟隨其他外幣對等貶值,中國的購買力得以相對提升的情況下,2015年中國對海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可能會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