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13-09-04 05:00

富達國際

新興亞洲市場不會重演歷史

近期報章頭條都圍繞著新興市場股票及貨幣大幅波動,令人想起97/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當年亞洲股市急瀉,部分經濟體系更因熱錢突然流走而幾乎崩塌,觸發東南亞金融市場的信心危機。今天,亞洲金融市場再次受到外資流走的衝擊,但這一次將不會重演過去的危機。

15年後的今天,東南亞金融市場再次面臨外資撤離,區內股市及貨幣應聲下跌,經常帳赤字龐大、通脹高企及居民債務負擔較重的國家,更受到嚴重衝擊。與過往一樣,中央銀行陷入兩難之境,應要犧牲經濟增長及企業利潤,透過調高利率以維持信心及對抗通脹,還是按兵不動,卻要承擔更多資金撤走的風險。當年美國經濟正穩步復蘇,美元轉強,美息也預期會攀升,情況與今天非常相似。

值得留意是,雖然亞洲股市及貨幣均自高位回落,但不是插水式下跌,很多評論都認為,近日的調整是必需的,目的是讓估值回到合理水平,特別是泰國及印尼,這兩個地方的股市自2009年起一直是市場焦點。

如今亞洲經濟體已不像90年代般持有大量外國債券,反而擁有不少本土貨幣債券,並積累大量外匯儲備。現時亞洲的外儲已超過4萬億美元,超過全球的外儲一半。新興亞洲經濟體在信貸評級及市場流動性大幅改善,區內的貿易活動越趨頻繁,對西方出口市場的倚賴性亦大幅下降。

中國經濟增速因轉型至內需主導模式而放慢,但相對於1997年,中國已發展為一個環球主要國家,對亞洲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更重要是,其他新興亞洲市場也將得益於財富膨脹及中產階級冒起,在未來數十年由內需支撐經濟。

自聯儲局於年初暗示會開始減少買債,資金已開始從新興亞洲流走,環球新興市場股市自5月起蒸發1萬億美元。不過,基於聯儲局的通脹指標仍未達標,意味退市步伐將相當緩慢,美息難以快速飆升。

回歸基本面,投資者不需對近期市場的波動過於緊張,但要留意區內政策的變化,因會對市場造成不同影響。新興亞洲市場一定要繼續走出由出口主導的經濟模式,實施結構性改革,這便可以保證近日投資市場的回調只是一種短期調整,並非災難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