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14-12-09 05:00

陳志豪

黃金價格偏離基本因素

放大圖片

11月30日,瑞士公投否決央行必須增持黃金的法案,令當局鬆一口氣。不過,金價並沒有因為消息而大幅下跌,反而先跌後升,並重上每盎斯1200美元的水平。

瑞士早前的公投除了要求央行外匯儲備的黃金比重由7.7%增至20%,亦要求央行將儲存在英國及加拿大的黃金儲備調回本土。雖然議案遭民眾否決,但這次事件亦反映環球央行對過去幾乎無限量印鈔救經濟的潛在風險有所警惕,世界各地要求央行增持黃金及將之儲存於本土的呼聲愈來愈高。

眾央行搶金當儲備

以俄羅斯為例,該國央行9月份購入120萬盎斯黃金,為十五年來最高。自2007年起,俄國央行一直持續買入黃金,每月平均購入200至500盎斯左右。今年俄羅斯已經超越瑞士和中國,成為全球持金第五高的國家,現時俄國央行的持金量為1150噸,是2005年的3倍。俄羅斯今年面對盧布貶值、西方制裁,以及油價下跌的三重打擊,仍堅持大幅增加黃金儲備,可見增持黃金實為國家戰略,以減少對美元資產的依賴。

除了俄羅斯外,歐洲多國央行都有所行動。荷蘭上月宣布已將122.5噸黃金由紐約聯儲銀行運回當地,令儲存在本土的黃金儲備由11%大增至31%。全球儲金量第二的德國央行去年公布,計劃將674噸黃金在2020年前由法國及美國運回德國,目標是令其3387噸黃金儲備中,至少有一半留在德國本土,以應付「未來潛在的貨幣危機」。

雖然早前有報道指,德國官員現時對於將黃金存放在美國感到滿意,但將黃金調回本國的計劃實際上沒有停止,預料今年德國央行將提取30噸至50噸黃金運回德國本土,未來幾年仍要陸續將約600噸黃金調回本國。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上周表明,未來的資產購買計劃並不包括黃金。畢竟,歐式量寬已如箭在弦,市場預期明年初歐央行最終必須印鈔買入歐羅區國債,以避免歐羅區陷入通縮。不過,法國下屆總統大熱人選、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袖勒龐早前發表公開信,要求法國央行稽查其2435噸的黃金庫存,並將所有存放在海外的黃金調回法國。法國央行現時擁有2453噸黃金儲備,全球排第四。

重大金礦買少見少

除了央行之外,中國及印度民間對黃金的需求持續強勁。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印度第三季黃金首飾需求增加60%,令其重新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雖然中國第三季對黃金的需求減少三分之一,但預計全年需求仍然和印度相若,達900噸左右。上海黃金交易所今年已經交割逾1760噸黃金,可見中國對黃金的需求仍然偏高。

至於供應方面,過去二十四年,黃金開採商發現217個金礦,合共16.6億盎斯黃金,同期黃金產量為18.8億盎斯,即地球的黃金蘊藏量減少逾2億盎斯。即使金價由2000年至今升逾4倍,但發現金礦的速度仍然追不上實際生產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過去發現的重大金礦(即含金量達200萬盎斯以上的金礦)數目一直加速下跌。九十年代全世界發現124個重大金礦,總含金量達11億盎斯,而2000年至2013年僅發現93個重大金礦,含金量只有6.05億盎斯。

根據湯森路透GFMS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的黃金開採總成本(all-in costs)為每盎斯1350美元。當然,每家金礦商的總成本各異,但金礦商Gold Fields Ltd行政總裁上月曾表示,整個黃金開採行業幾乎都處於虧蝕狀態。2000年至2011年間金價快速上升,令多家金礦過度擴張以致成本上升。

或成世界首選貨幣

有行內投資經理指出,金價維持在每盎斯1250美元以下,已經令全球大約三分一的黃金生產出現負現金流,很多金礦商明年將面臨資產減值及削減開支的壓力。

由此可見,在央行持續增持黃金、中印民間需求強勁、新金礦的發現持續減少,加上金礦商面臨減產壓力的多方面因素下,供求的基本因素理應對金價有所支持。然而金價近日持續疲弱,明顯與基本因素脫節,唯一解釋是美國經濟復蘇令美元轉強壓抑金價。

然而,美國政府的債務水平已達18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美國全國經濟規模,美元的強勢在中長線能否持續尚存疑問。此外,中歐日央行政策已明顯走向寬鬆,正如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平所言,黃金(而不是美元)未來作為世界首選貨幣的機會有望逐漸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