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13-08-06 05:00

呂靄華

經濟挑戰雖多 好倉策略更可取

每個月的頭幾天,都是各國公布採購經理指數(PMI)的日子,對市況往往起著指標性的作用,因為採購經理指數是反映經濟情況最佳指標之一,簡單而言,指數高於50代表經濟處於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正在收縮。

美國採購經理指數上月的終值升至53.7的4個月高位,歐羅區7月份PMI為50.3,是兩年以來首度出現增長,亦重上50的盛衰分界線,受出口增長所帶動,中國上月的數字亦能保持於50以上,是連續第10個月高於盛衰分界線50水平。

雖然環球經濟初現曙光,但距離全面的復蘇相信仍有較漫長的路要走。就以新興市場之一的印度為例,其增長速度顯著放緩,央行預期明年增長約為5.5%,較早前預期的5.7%為低。另一方面,日本作為世界第3大經濟體,6月的工業產出跌3.3%,是5個月以來首度下跌,同期零售銷售低於預期,只增長1.6%,可見當地裏外受敵的苦況。

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預期中央今年能接受的底線為增長7%,已對依賴資源出口的澳洲經濟帶來重大打擊。當地央行由2011年起,為免經濟下滑已先後7次調減指標利率,但至今對經濟的作用並不明顯。

經濟停滯不前,美國聯儲局近兩次的議息會議中,委員對是否退市及何時退市的問題亦有「轉軚」的趨勢。在最新一次的會議紀錄中,聯儲局重申只要失業率仍高於6.5%、通脹預期不高於2.5%,局方每月購買850億美元資產計劃不變。與此同時,持反對意見的委員則由2人減至1人,立場有軟化的跡象。

在外圍經濟不明朗,聯儲局進退失據之時,投資者的策略及在倉位配置上宜注意分散風險。在美國上市的ETF產品眾多,有些投資者會選擇看淡美國國債、MSCI新興市場指數,甚至以單一國家的短倉ETF作部署。不過,若以短倉ETF作部署,投資者要承受單邊走勢的風險之外,由於該類ETF並沒有股息回報,持倉更會錯失投資於其他渠道的機會成本。

筆者認為與其看淡個別國家,不如留意環球經濟放緩下仍能別具實力的經濟體,例如中國及南韓,作長遠看好的投資,一方面可享資產升值,另一方面利用股息再投資,則可享複式利率所帶來的潛在高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