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F | 2013-07-20 05:00
曹偉邦
在強積金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當中,絕大多數的投資顧問會建議成員應根據風險承受水平進行操作,而當要將兩者配對時,除了要根據年齡等因素判斷成員的風險水平以外,量度投資組合及基金的風險也非常重要。
很多受託人也會將不同基金的風險水平作出分類,有的喜歡用數字,有的喜歡用顏色,而當中的基礎便是以基金價格變動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作為依歸,一般而言最少會以過往3年的每月數字作計算,部分也會提供1年期的數字作參考。這數字代表在正常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的情況下,資產價格於未來3年,有68%的機會處於現水平價格上下一個標準差之內。以標準差為10%作例子,如果現時的基金價格為100元,那麼3年後便有68%的機會,基金價格處於90至110元的區間。如果將量度水平提升至兩個標準差,相等於有95%的機會,價格將處於80至120元的區間。
由此可見,如果標準差的數值越高,基金價格的波動區間也越大,不明朗性也越高。在正常的情況下,股票基金的標準差較債券為高,因此股票的風險水平也較債券為高。同樣道理,中小型市值企業的標準差較藍籌類企業為高;高息債券的標準差較投資級債券為高,令前者被歸類為較高風險的資產。當然,標準差只是一個參考,特別是這個指標是以過往的數字計算,如果基金價格因某些因素突然變得較為波動,成員也不能墨守成規地遵從舊有數字。除此以外,這數字一般也不能反映重大事件對基金價格所產生的影響,例如金融海嘯時的市場變動,便難以用標準差作解釋。
對單一基金的風險有了解後,便要伸延至投資組合層面。從投資組合管理的理念,將資產分散於不同的資產類別之上,能夠有效降低風險並提升表現,這是由於不同資產之間的相關性有所不同,有助於整體上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而前提是新增的資產風險不會大幅高於整體投資組合。如果投資組合本身全數為藍籌類股票,若加上中小型市值股票,相關性不會出現顯著變化,因同樣屬於股票類別,但由於中小型市值股票的風險水平一般較高,投資組合的風險水平有可能不跌反升。然而,如果加入的是債券基金,那麼相關性肯定下降,再加上風險水平一般較低,對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便能夠發揮更佳作用,只是由於債券的預期回報一般較股票為低,投資組合的預期回報也會因此而下降。
除非成員的強積金投資組合是「一隻基金走天涯」,否則投資組合的風險水平不容易量度,最低限度信託人不會提供這個資訊。先不考慮每月供款,成員可以做的便是將投資組合內不同的基金,按比例地以價格計算標準差,從而大概得知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