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3-07-16 05:00

良言共享 王良享

美日房地產 各走各路

上周美國聯儲局主席貝南奇再揮「承諾寬鬆」的魔術棒後,上周五美股收市價再創新高,標普500指數收報1680.19,較2009年金融海嘯後低位666.79已上漲1.5倍。去年中筆者指出,美國房屋市場復蘇步伐穩固,是美國經濟一大亮點。2012年,標普500指數漲幅為13.4%,美國建築商的交易所上市基金(ETF)XHB的漲幅更高達56%。年初至今,標普500指數上升17.8%,XHB漲幅為17.1%,跑輸大市。美國建築商托爾兄弟(Toll Brothers)股價由年初至今只升7%,比年內所創高位仍低約12%。

剛公布業績的摩根大通及富國銀行均表示,若美國按揭利率維持高位,房貸再按揭需求將大幅下降。過去兩個月,美國30年房按利率已上漲1.08%至4.48%,貝南奇的魔術棒成功將股市推上,但按息則只回落0.13%,美國房屋市場似將進入調整期。根據標普Case-Shiller指數顯示,美國房價於今年4月份創下7年來最大的同比漲幅,上升12.05%,高盛對366個美國城市的房價調查則指出,第一季度美國平均房價同比漲幅為7.7%。不過,過去9個星期內,美國新增房按宗數在8個星期出現下跌,其中6月28日該周內的跌幅為11.7%,是6個月內最大跌幅。此外,美國房按斷供比率雖然已從2010年高位的10.06%下跌,至今年首季的7.25%,但仍較2008年前10年的平均4.7%高出2.5個百分點。美國民眾通常透過再按揭套取現金,作消費或長期投資同途,但再按揭佔整體按揭宗數比率已下跌至26個月低位的64%。貝南奇上周的寬鬆保證,只可避免美國長期利率進一步「乾升」,但無助推低按息,一年內美國房價上漲幅度將因此收窄至5%左右。

美國房屋市場升幅收窄,但日本似乎剛進入復蘇期。7月4日,評級機構穆廸將日本地產板塊的信貸評級從負面上調至穩定。自從今年4月份日本央行宣布加碼買債後,日本的通脹已漸升温,5月份消費物價指數跌幅從3月份的-0.9%收窄至-0.3%,東京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由2009年4月至今最大的升幅是0.2%。雖說「安倍經濟學」最易見功之處,是弱日圓提升出口及出口商盈利,但其長期可持續趨勢仍來自通脹預期上升。

日本復蘇在望,令寫字樓需求上升,預期東京寫字樓空置率將從現在的8.4%下跌至2014年底的7%,甲級寫字樓租金增幅兩年內則可達20%。另一方面,「安倍經濟學」中一大支柱是就業市場的活化,今年2月份安倍成功游說大企業增發年終獎金(同比漲幅2.7%),相信日本距全民加薪期不遠,支持私人房屋市場。不過,日本因庫房空虛,可能於2014年底提高銷售稅至10%,未來私樓市場仍有隱憂,因此,現時策略仍是買日股勝於買日本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