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中國 | 2014-10-08 05:00

林柏富

中國經濟「新常態」

放大圖片

今年5月,國務院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各國需要適應經濟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專家認為這是由於中國經濟很難回到金融危機前穩定的「正常」狀態,而將面臨一個全新的「正常」狀態。

全線降準降息可能性低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可能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首先,可以從各方面的經濟指標觀望現時中國的經濟。從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出現連續18個季度的下滑,所以增長速度很大機會比過去20年有所放緩。可是,雖則總理李克強9月9日在瑞士達沃斯峰會上透露,8月份M2僅錄得12.8%增長,但仍有望今年主要預期指標可達標,並獲得全年GDP增長7.5%。而且,以就業數據所顯示,8月份的新增已經接近全年1000萬人的目標,因此沒大必要再提出全面寬鬆的刺激經濟政策。基本上可排除第四季全線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但是定向調控政策是有望加大的。

科技創新推動增長

其次,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將由勞動力轉向多元化的科技創新。技術進步以及不斷創新將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近幾年,國家開始大力發展新能源,包括通訊、電子科技、生物醫藥、新材料及節能環保等最新技術,並致力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基地,以自主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在之前歐債危機的嚴重衝擊下,新興產業逆勢而上,成為經濟增長的突出亮點。而依靠科技創新的阿里巴巴正是最好的證明。阿里巴巴通過細化分工、創造信用,以及降低支付難度,將創新的商業模式和互聯網思維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因此成功地成為僅次於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企業。

由世界工廠變為世界市場

第三,經濟結構中製造業比重明顯下降,而服務業比重則逐步上升,由此可見服務業將取代工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服務業在2013年迎來了重大轉折,對中國大陸GDP增長貢獻首次超越工業,佔比近半,連帶服務業的就業比重也不斷上升。這正是產業結構優化的結果,並標誌著中國經濟將邁入現代化的服務時代,逐步實現「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的轉變。

消費帶動需求增長

第四,鑑於國內消費率明顯上升,而投資率明顯下降,消費將成為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8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較7月的9%大幅回落,亦創下68個月的新低。但是8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9%,與7月增長接近,這也正是來自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

憑藉過去30年經濟發展的高速時代,中國贏取了「世界工廠」和「貿易強國」等稱號。但隨著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經濟結構從單一依靠豐富資源的增長期,轉入依靠轉型的增長階段,以及開始注重品質發展,因此未來中國將有望成為「消費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