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13-07-03 05:00

曾德明

「B轉H」概念或再起風雲

隨着美國經濟漸見起色,美股今年上半年表現節節上升;雖然日股近期大幅波動,但與去年相比仍錄得龐大升幅。美、日股市屢創新高,估值已經大幅上升,令投資價值相應下降;相比之下,中國股市年初至今表現相對落後,不論A、B或H股,均可能帶來價值投資的機遇,其中「B轉H」的概念更值得中國市場投資者留意。

「B轉H」的投資機遇

今年初市場一度關注「B轉H」(即中國B股公司轉到香港以H股方式上市)的新方向。要解釋「B轉H」概念,必須先由B股的歷史說起。以美元及港元交易的B股早於1992年推出,用意是讓內地企業可以向境外投資者集資。不過,隨着H股公司於1993年起陸續來港掛牌,內地企業隨後多以H股或A股上市。港股成為大部分外資首選的中資股交易平台,B股因此淪為次選,加上外國投資者對B股的認識較少,巿場亦鮮有深入研究,令B股的成交量及估值長期偏低。近年中國證監會推動「B轉H」,旨在解決B股這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

B股的市場規模遠低於A股,因此過往多年不受市場關注,但我們發現其上市公司估值只有3、4倍市盈率,所以吸引我們深入研究,過往亦發掘了不少明日之星。時至今日,深圳及上海B股市場合共只有約120多家公司,當中有不少是巿值偏低、業務乏善足陳的企業;然而,我們認為值得投資的亦有約30多家。

歷史因素令B股市場失去集資能力,但「B轉H」可釋放B股的投資價值。我們相信配合國家的政策,未來或許會有至少20家公司以「B轉H」的方式來港上市,並帶來投資機遇。雖然B股的股價已上升不少,但B股公司相比A股公司的估值仍有折讓,當中有些估值偏低且值得投資,我們的策略就是致力從中尋找估值偏低,同時有投資價值的股份。

歷史可望重演

自去年12月,一家國有物流裝備和能源裝備企業成功轉板,由B股轉換成 H股在香港掛牌後,公司股價在短短半個月上升三成以上,若與其 B 股最後收市價計算,更高出五成;「B轉H」亦因此在今年初一度成為投資者熱話。相關消息過去數月稍為平靜下來,主要是由於3月領導層換屆時,內地金融體系在人事架構上出現變動,其中中國銀行前董事長肖鋼取代郭樹清出任中國證監會主席一職。自肖鋼上任後,中證監對於有關「B轉H」似乎有所放緩,不過我們相信當局對於B股市場的政策大方向並未改變,而一眾有意轉板至H股市場的B股,可望在下半年重新啟動有關機制。

雖然外間對B股市場一直無甚寄望,但其實B股亦曾因政策改革而一度大放異彩。早於2001年,中央政府開放B股市場,供國內投資者參與買賣,這項改革令原本「一池死水」的B股市場再現生機。改革在2001年2月公布,上證B股指數隨即在3個月內跳升1.8倍;若與政策公布前一年比較,指數自2000年3月至2001年5月更暴升5倍有多。若今次「B轉H」的熱潮成功展開,相信不少有實力的B股亦可望帶動大市上揚,雖然幅度未必如上次市場開放般強勁,但亦有望為投資者締造可觀機遇。

趁市場觀望 投資A、H股

其實看好中國前景的投資者,亦可在H股及A股發掘具價值的投資項目,尤其目前H股及A股市場的估值也處於吸引水平。若以恒生國企指數及上證A股指數6月底的水平計算,2013年預測市盈率分別約為6.9倍及8.7倍,低於其歷史平均水平。近期中國各項採購經理指數及經濟數據表現反覆,市場觀望氣氛仍然濃厚。由於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復蘇放慢,因此未有積極入市,或可為價值投資者提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