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MPF | 2014-09-19 05:00

陳宇昕

積金組合「再平衡」3大策略

放大圖片

在上期我們談到投資組合「再平衡」(Rebalancing)的重要性,因為強積金組合內各基金回報會不斷變化,所以在經過一段時間後,組合的狀況有可能已偏離了成員原先定下的目標及風險水平,再平衡就可以令組合再次與成員的目標趨於一致。

制訂計劃優化檢討程序

再用開學的例子來做比喻,管理強積金就像學生開學後需要有溫習計劃一樣,我們亦應有計劃地檢討強積金組合,並按照方案一步步去做。制訂計劃的好處是讓我們可依照一個框架分析檢討,清楚定下每個步驟亦有助節省實質執行的時間。

另外,有一個計劃可讓整件事更有系統,而且在重複運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針對性優化每一個步驟。這是隨意檢討所達不到的效果。

定期檢討 適時修正

相信大部分成員在決定資產配置比重前,都已了解自己的目標及風險水平,而且就最初的資產配置策略做好記錄。在檢討資產配置時,應從以下3方面作出深入考慮:一) 時間;二) 偏離水平;三) 策略。

首先,時間是檢討資產配置的關鍵,成員應定期查閱帳戶,以了解資產配置策略與原定計劃是否相符。成員可考慮每3個月、6個月或12個月全面檢討一次。謹記定期檢討至為關鍵,情況就像定期做身體檢查一樣,這可及早發現問題,並適時作出修正。

定好偏離水平上限

第二,要觀察偏離水平是否嚴重。每當成員發現資產配置與組合最初定下的風險水平不一致時,就需要根據原定的資產配置策略進行「再平衡」。

舉例來說,若原本是定下70%股票及30%債券之資產配置比例,並設了10%為偏離水平的上限,當組合的股債比重變為80%/20%,或60%/40%,這就觸及偏離水平上限,即成員需重新調整資產組合內的股債比重,以回復原定的風險水平。

策略要夠全面

第三、全面的資產配置策略,包括制訂檢討計劃的同時,定好「再平衡」策略,即是要確定組合的資產配置情況與原定計劃偏離多少才進行「再平衡」操作。預早制訂好「再平衡」的策略及規則,在甚麼情況下要作怎樣的資產重置,作為個人的指引。這樣成員可避免自己會因為市場波動而作出情緒化的投資決定。然而,在過程中,成員最重要是以達到長遠的退休目標為本。

總括而言,要管理好強積金需要有全盤計劃,定時作出檢討,以掌握組合狀況。若然組合資產配置情況已開始脫離原定目標,成員則要衡量偏離水平有多嚴重,超出預設上限的話,就需要進行「再平衡」,以使組合走向與目標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