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歐洲 | 2014-08-28 05:00

陸庭龍

歐羅大跌的黑洞

放大圖片

德國公布的8月IFO商業景氣指數跌至106.3,較7月份的108明顯轉弱。投資者對德國或其他歐羅區國家的經濟數據下跌不應該感到驚訝,因為這是總趨勢。相反,經濟表現愈是弱,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便會愈寬鬆,反過來支持金融資產價格上升,也許不是壞事。

再減息沒實質意義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有著同樣的想法,故此「放風」說歐洲央行會進一步加推量寬的貨幣措施,以刺激歐羅區的經濟增長。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在9月的議息會議將宣布減息,在年底前會加大買債規模等。

老實說,歐洲央行的基準利率在6月初由0.25%降至0.15%,再減的空間非常有限,如果再降至0.1%或0.05%,不單止沒有實質意義,甚至連象徵意義也談不上,只會給人「狗急跳牆」的感覺。上次減息的殺著並不在降低基準利率,而是將銀行剩餘資金存放在央行戶口的利率轉為負利率,變相向銀行徵收閒置資金稅,以迫使銀行將資金投入商業借貸的業務中。

央行買政府債券效益有限

降低基準利率已淪為減息的口號,歐洲央行還可以做甚麼呢?延長LTRO已經為歐洲各國的銀行帶來低成本的資金,至少有LTRO的一天,我們應該不會看見銀行倒閉的骨牌效應,早前發生的葡萄牙Banco Espirito Santo便是一例。剩下來可做的事情便是增加買債,是買政府債券還是公司債券呢?

現今歐洲各國政府的10年期債券的孳息率非常低,有些已經低於美國10年期國庫券,很有超現實的感覺。德國10年期政府債息只有0.94%,意大利、西班牙的10年期債券息率與美國國庫券接近,介乎2.2%至2.4%之間。歐洲央行入市買政府債券的界外效益非常有限。

貨幣政策令歐羅持續下跌

資產抵押債券(ABS)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歐洲央行在市場內買入ABS,銀行手上的資產變回現金,拿這些現金購入收益更低的政府債券,不是營商之法,有可能驅使資金買入更高收益的風險資產,或銀行多做一些中小企貸款,對實體經濟有好處。但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美國、日本、英國、中國以至歐洲的中央銀行已實施量寬貨幣政策數年,結果是資金一窩峰追買政府債券,令孳息曲線不斷下移,大部分投資者的風險取向是既要賺錢,也要保本。

歐洲央行貨幣政策只會令歐羅匯價一直下跌,直至市場認為歐羅計價的資產變得非常便宜,吸引資金流入。或者歐羅貶值令出口歐羅區以外的貿易量大增。關鍵是歐羅要跌到那個水平才達標呢?是1.3還是1.25?現在歐羅匯價已跌破1.32,歐洲央行仍未入市買債,看來1.3並不是不能破的,年底前的最終目標在1.2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