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人民幣 | 2013-05-31 05:00

王良享

美聯儲局減買債會推高美元?

因市場開始形成聯儲局於年底前減少買債的期望,加上美國數據略勝預期,美元繼續反彈,貿易加權的美匯指數上升至77.5以上的35個月高位。

上周與大家分析過,1995年至2000年美元強勢是由於當時美國金融資產有絕對優勢,及新興市場危機觸發買美元避險的結果。今日再探討美國收回流動性與美國加息對美元匯價的影響。

2004年6月底,美國聯儲局在美國職位增長持續穩定回升之後加息,2004年5月美國的非農職位增長為連續第3個月高於20萬個,達30.6萬個,失業率當時為5.6%,反映通脹的個人消費支出平減物價指數(Core PCE)為2.1%。今天情況是,美國非農職位增長為16.5萬個,失業率為7.5%,個人消費支出平減物價指數為1.1%。若以美國就業市場復蘇速度與通脹水平而論,聯儲局大幅收回流動性的指標都未達標。但美國股市不斷上升及房地產市道回升觸發財富效應,推高消費信心及通脹的預期,令美國經濟數據出現甚多勝預期的現象,增加市場對聯儲局提早退市的預期。

自從2008年美國開始實行量寬,聯儲局買債超過2.6萬億美元,但銀行對信貸非常謹慎,將大部分流動性以剩餘儲備(Excess Reserve)方式放在聯儲局中,5月中剩餘儲備達1.768萬億美元,因此美國因數次量寬而釋放的現金其實只約為8000多億美元,對推高股市,推低美元的實質效用不高,因此縱使聯儲局逐步減低買債量,應該亦不會觸發環球股市崩潰及美匯走進長期強勢中。

2004年6月美國聯儲局開始加息,兩年內聯邦基金利率從1厘調高至5.25厘,貿易加權美匯指數則從87.4下跌至81。2005年美國推行為期1年的本土投資法(Homeland Investment Act),容許跨國企業於該年以極低的稅率5.25%將海外溢利回調至美國,加息與資金回調兩個利好美元的因素都未能將美匯推高。該兩年中,人民幣於2005年7月匯改後一年內升了4%,亞洲貨幣如韓圜則上升了17%,拖低美匯指數。主要貨幣中,歐羅從1.23下跌至1.17後回升至1.26;澳元從0.72下跌至0.68後回升至0.75;而英鎊則從1.86下跌至1.72後回升至1.86的美國加息前水平。下跌的貨幣中,以日圓最顯著,兩年內跌6%至115水平。美國加息或收緊流動性似乎並非單一可推高美匯因素。

過去5年間,美元貿易加權指數最高時為2009年3月份,當時標普500跌至666.8點,避險情緒超高,市場亦非常缺乏美元頭寸,美國量化寬鬆經一及二期後,美元貿易加權指數回跌至最低67.98,時為2011年5月。其後,美國再推行了量寬三期及「無限量寬」,但美匯指數早已止跌回升。2011年5月至今,美匯指數上升了14%,可見市場並沒有因為有量寬作後盾而盲目推低美元,因此縱使美國逐步退市,美元匯價亦無須大幅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