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基金 | 2013-05-29 05:00

孔睿思(Russ Koesterich)

買「風險」 沽「避險」

股市由2012年6月的低位至今已飆升25%,不少投資者都有同一疑問:我們是否正處於泡沫期?我們研究的結論是:非也,股市現時並未出現泡沫。雖然大市已上升不少,但以大部分傳統的估值方式計算,從絕對值的角度看來,股票估值仍然合理,而且相對於其他資產如現金或債券較為便宜。

股票的潛力仍優於債券

不過,現時股票的高回報水平能否維持?值得留意的是,合理的估值水平與歷史新高的邊際利潤水平息息相關,尤其是在美國,而且都很可能會回落至其長期平均水平。然而,相對於因央行買債計劃而價格異常高昂的債券,股票的表現很可能仍較優勝,但不大可能如以往低估值時期般,持續帶來雙位數的回報。

我們的投資策略以價值為本。我們在評估市場時,除了簡單的價值量度基準外,也考慮過去推動價值的宏觀經濟基本因素。那麼此投資方法如今又為我們帶來甚麼啟示呢?投資者現在不是著重避險就是追求增長,故此兩類資產看來都昂貴。現時投資者在買入一般被視為避險市場的資產時,其實都付出了高溢價。同時,在買入增長表現理想的較小型新興市場時,亦付出同樣高昂甚至是過高的溢價。

避險與增長型股市之估值同樣偏高

現時股市估值偏高的高增長新興市場,包括菲律賓、印尼、秘魯,以及估值較上述國家稍低的墨西哥。雖然這些國家的基本因素強健且經濟持續加快增長,但這些利好因素已是眾所周知,導致這些股市較其他國家出現顯著的溢價。一旦增長表現未如理想,便很可能立即受到衝擊。另一些估值偏高而被視為避險天堂的股市,則包括瑞士及美國。押注這些市場的投資者之策略則相反:他們為了感覺穩健安全而寧願付出高昂的溢價。

至於全球估值看來較划算的股市,則主要為目前被冷落的較大型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巴西及俄羅斯,但印度並不在此列。雖然上述所有國家均面對明顯的挑戰,但相信這些阻力現時已大幅反映於股價之上。倘若以有限度條件的估值基準量度,有一些市場的得分不俗,包括部分北歐國家如奧地利和丹麥,以及南韓、香港和台灣。對於能夠承受市場波動性的投資者,這些地區的長期價值看來最佳。

新興市場及歐洲適合能承受風險者

價值型投資過去均可帶來長期的額外回報,但「長期」是箇中的關鍵。價值型投資難以捕捉短期時機,無法估算大市在下周、下個月甚至下一年的表現,尤其是以現今的股市行情而言,只有少數資產的估值看來尤其相宜或極度高昂。正當大部分資產類別均受非傳統貨幣政策影響而扭曲了價格,希望在此環境下發掘價值的投資者,在考慮到經濟波動性後,只有若干市場的估值看來仍然相宜。如果投資者有耐性並能承受市場波動,新興市場或歐洲的價值就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