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北美 | 2013-01-09 05:00

譚慧敏

美國經濟展望

為了應對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美國官方推出了一連串非常規政策。雖然這些應急措施在當時而言確屬必要,但到今時今日,財政刺激措施已無以為繼,而貨幣刺激政策亦有可能成為制肘。不過,儘管缺乏官方助力,隨著私人環節財政狀況改善及積壓需求得到釋放,加上貿易環節已加強競爭力,美國2013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有望略為加快。

在2009年,由於衰退再加上聯邦政府的應對措施,聯邦財政赤字曾升至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10.1%,為二次大戰後新高。儘管聯邦政府增加開支和減稅以應對衰退,但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卻因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收緊財政而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聯儲局採取歷來最寬鬆的貨幣政策,不但無濟於事,甚至出現反效果。持續的低息環境已大大壓低消費者的利息收入,甚至超出其得以節省的利息開支,亦削弱了銀行的放貸意欲。再者,聯儲局不斷強調基於經濟環境欠佳而數年內不會加息,也令私人環節不急於借錢,同時有損大眾對經濟的信心。

基於以上原因,美國經濟經歷嚴重衰退後,雖已在2009年第三季起恢復增長,但復蘇步伐依然欠佳,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的年增率僅為2.2%,是二次大戰後最緩慢的一次復蘇。

但對於投資者來說,好消息在於私人環節應已準備就緒,將會重新擔當推動經濟的傳統角色。佔總體需求逾70%的消費者,應會在2013年加強開支,以彌補之前大量積壓的需求。

首先,消費者的財務狀況已在近年有所改善。我們估計,截至2012年底,由於股市和樓價反彈,美國家庭已收復2007至2009年間逾90%的財富損失。同樣重要的是,消費者的償債支出相對收入水平,已降至29年來最低。這些有利的進展,再加上信心持續改善,應有助消費者在2013年大幅增加開支。

其次,在消費需求方面,美國路上行走車輛的平均車齡已逾10年,近年更明顯上升,這趨勢應可利好2013年及之後的汽車銷售。近年一直處於超低水平的建屋量現正顯著反彈。在信貸成本十分低廉的刺激下,企業的科技開支亦有望從極度克制的水平回升。

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其他利好2013年經濟增長的因素。近年工資增長受到遏抑,已令美國製造業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而言變得更具競爭力。國內能源生產改善,也將原本拖累美國製造業的負面因素,變成利好的正面因素。能源價格下降,更可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信心和可支配收入。

儘管財政懸崖已獲解決,但債務上限問題仍有待解決,而美國2013上半年的經濟形勢仍會受到財政壓力的拖累。不過,基於上述原因,2013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應會勝過2012年。這應可帶動企業盈利持續溫和增長,提振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為美國股市帶來利好作用,並對長期利率構成若干上升壓力。